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走出国门的“炊事兵”

  • 发布时间:2015-05-12 02:33:0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李燕燕 胡红升

  援利抗埃大后厨

  这是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的后厨。

  当地时间晚上8点过后,忙碌了一天的医疗队员们已经吃过晚饭,炊事班却还没下班。“明天可以做个水煮肉片,炒土豆的时候放点醋吧。”52岁的医疗队后勤保障组司务长邓道陆,正与炊事班的战士们讨论菜品还可以做出什么新花样。由于当地食材有限,炊事班只能换着花样做。医疗队员大部分都是重庆人,喜欢吃辣,炊事班就从重庆带了100斤干辣椒来。

  “那时候,全队一天就得消耗100斤米、50斤面粉,每人一天半斤肉、一斤半蔬菜、两瓶矿泉水。这些,全部得从国内采购。”邓道陆对我们说道。医疗队在利比里亚的后勤补给问题很关键,“柴米油盐”直接关系到医疗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半点都不敢马虎。

  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邓道陆为“老邓”。

  老邓是第三军医大学的一名职工,从1980年11月当兵,后来转志愿兵,1988年12月转业为军队职工,始终都在第三军医大学。30多年坚守在部队饮食保障的岗位上,老邓参加饮食练兵比武和美食节活动,多次获得菜品质量和花样品种第一名。

  抗震救灾冲在前

  “不管穿没穿军装,我都始终按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支队伍。”邓道陆骄傲地挺起胸膛。

  连续12年,老邓承担学校军事医学卫勤综合演练伴随保障任务。特别是在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任务中,他两次带饮食保障组跟随学校抗震救灾医疗队深入震中重灾区,实施全程和伴随饮食保障,赢得了震区群众和医疗队员的高度赞扬。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邓道陆主动请缨,并在短短3个小时内完成饮食保障准备,随同学校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辗转于映秀、汶川、理县等重灾区,为医疗队和灾区群众实施伴随饮食保障任务。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他们保障组6个人从都江堰出发,每人扛着40多斤重的食品物资,沿着河边前行。沿途余震频发、碎石乱飞,从中午1点到下午5点,终于到达映秀。见到老邓背着大锅来了,医疗队领导上去就问:“老邓,今晚能有热饭供应吗?”“没问题!”老邓回答得很坚决。来不及歇口气,老邓就带着战友在废墟中找来砖头、石块垒灶,做了两大锅热饭。当饥肠辘辘的医疗队员和灾区群众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和开水时,大家都说这比世上任何美味佳肴都珍贵。在灾区的45天里,邓道陆率领的保障小组,没有让一位医护人员、一个危重病人受到饥饿的威胁。

  在玉树抗震救灾中,身处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邓道陆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喘不过气,喝不进水,吃不下东西,可他硬是每天坚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想方设法筹措食品,有效保障了56名工作人员和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军人品质铸硬汉

  在赴利抗埃期间,老邓克服高温、传染风险等困难,带领行政后勤保障组手提肩扛,在不到两天时间内,安装调试搬运完成近10吨、上千台件后勤物资及装具。

  “我记得最重的是那两台灶,一台好几百斤。没有任何搬运工具,全靠我和小伙子们用手、用肩膀从几百米远的地方抬到食堂。在国内,11月秋高气爽,但在利比里亚却正好是雨季,天气特别闷热,每天干活衣服全是湿的。很快,我们把食堂所有的厨具,物资安装调试到位,食堂就开始供应饭菜。”老邓回忆道。

  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炊事班在简易板房里整日跟火打交道,每做一顿饭汗水就像淋浴一样,不到两天全身就长满痱子。但他们一声不吭,每天照样超负荷运转。

  在食品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邓道陆这个“老兵硬汉”,带领着一群“90后”的后勤战士,保证了164名医疗队员的健康饮食,还主动承担了为埃博拉病患送饭送水任务。在他的带领下,13个年轻小伙子,成了白天做饭、出车,晚上站岗,甚至为队员理发的“后勤多面手”。

  2015年4月28日,邓道陆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