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楼市:"五一"多地楼市成交火热 政策或继续宽松
- 发布时间:2015-05-09 09:2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风云变幻,谁主沉浮?如今的楼市如同好莱坞大片,走势跌宕起伏,引来前所未有的关注。中新网房产频道特推出“一周楼事”系列栏目,梳理一周房地产行业热点新闻,解析楼市宏观调控政策,汇聚房企最新动态,搜罗楼市新鲜资讯,盘点业内权威观点,为您奉上最原汁原味的楼市饕餮盛宴,敬请关注。
中新网5月9日电 随着“五一”多地楼市出现火热成交,业内对2015年市场走向渐趋乐观。本周,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房地产蓝皮书显示,今年金融、财政等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宽松,房地产市场将整体好于去年。土地市场方面,行情回暖态势明显,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成交分化加剧,业内预测下半年全国土地市场有望全面升温。
5月8日 中国新闻网:报告称今年房地产市场将好于去年 降准降息仍可期
5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2015年“房地产蓝皮书”对楼市作出乐观预期——今年,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宽松,财政、金融、税费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大,进一步降准降息可期。而房地产市场也将总体好于去年,商品房需求将略有增长,房价增速可能高于去年或持平。
“总体来看,去年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状态。” 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尚教蔚在该书发布会上指出,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显著下降,待售面积大幅增加,一些大中城市房价出现下跌。同时,受房地产开发企业信心不足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指标增速也均环比大幅回落。
蓝皮书预测,这些房地产市场关键指标有望在今年有所改善。“2015年房地产市场将总体好于2014年。” 尚教蔚分析,一方面,2012到2014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55.8万亿平方米,加上充足的土地供应,今年商品房供给充足。另一方面,2014年持币观望者已形成了一定积累,2015年住房需求释放或略有增长。
与近来诸多看涨房价的观点类似,蓝皮书指出,今年商品房均价增速将与2014年持平或高于2014年,各地房价分化将持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已有回暖趋势,人口聚集能力差的二线或三线城市则可能延续下跌态势。” 尚教蔚说。
房地产市场预期整体向好,与房地产政策持续宽松密切相关。尚教蔚预计,除更加重视长效机制建设外,2015年房地产市场将在财政、金融、税费等方面获得更大力度支持,“认贷不认房等政策将继续执行和细化,央行也会延续2014年降息降准态势。”
此外,蓝皮书对2015年更多房地产政策方向进行展望,包括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一刀切”式政策淡出地方政府调控自主权增大,政府回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政策细化等方面。
5月7日 经济参考报:楼市政策或继续宽松:首套房首付3成可适当调整
今年3月底出台的楼市新政可谓效果彰显。CREIS重点监测的38个城市中,4月份有8成城市的新房成交量回升。一线和少数二线重点城市更加火爆。在价格方面,4月份百城房价跌幅收窄0.14个百分点。
但楼市走势似乎与期待方向略有差距。新政更多促成一线和少数二线重点城市楼市全面回升,而更期待回暖的二、三、四线城市似乎不温不火。目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库存消化周期都降到12个月左右,深圳的库存甚至仅为8个月。与此相对应的是,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整体疲软,库存同比增加了2成,平均消化周期18.7个月。
楼市新政更多促进了二手住房交易回升,新房表现则不明显,不利于房地产整体“去库存”。目前,很多人认为楼市将长周期下行,再加上股市长期火热对资金形成分流,政策刺激下大规模购房需求入市难再现,楼市新政更多刺激了改善性住房需求和少量投资需求。根据调研,今年以来,改善性住房需求主要表现在公共配套、缩短“职住”距离、升值保值性更强的改善。
既然投资需求已全面退场,刚需占主导,而改善型二套房贷的首付已经降至4成,首套房贷首付成数维持3成也可适当调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地区),凡是首次购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享受最低10%的首付比例。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未来购房的主力应是城市“新移民”。这部分人群在城市安家落户和实现购房的愿望强烈,但房价上涨了10年后,购房者很难拿得出30%的首付款。
二季度决策层首提“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这也意味着未来总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张,楼市政策将是重点之一。下一步,楼市政策或调整首套房贷首付成数。目前贷款利率比2014年初仅下降20—30个基点,比2014年底还有上升。不管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还是以更低利率降低购房成本,5月降息的概率都在增大。另外,通过国开行构建“按揭-MBS-国开行-市场”的按揭贷款二级市场:或通过央行对国开行进行PSL,间接收购商业银行房贷MBS,修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改善惜贷情绪,激励银行发放更多的低利率房贷,都有望成为激励购房需求入市、消化楼市库存的有效手段。
5月6日 中国新闻网:4月十大城市卖地总收入大跌 一线城市地价仍攀升
接连出台的房地产利好政策,并未扭转4月份全国土地市场的整体下滑。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总面积环比、同比均下降,成交金额环比下跌近四成,同比降幅则达到65%。
土地市场的冷清态势,除在三四线城市蔓延外,中大型城市也难以幸免。上海易居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称,4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十大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 596.1 万平米,环比同比分别下降了58.9%和62.1%。
成交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了十大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大幅下跌。该数据显示,4月十城土地出让金收入总计仅285.5 亿元,与3月相比减少35.1%,同比降幅则高达60.3%。
“4月份十大城市土地出让金的大幅缩水,主要源于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北、上、广、深土地市场已明显升温。”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院严跃进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原地产统计,尽管全国整体土地市场冷清,4月一线城市住宅土地成交楼面价、溢价率均创下去年以来的新高,平均楼面价达18591元/平米,溢价率为65.82%。而3月份两项指标分别为13848元/平米和26.12%。
“对于一线城市的住宅地块,房企再次出现了明显的争夺现象。”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房企拿地正全面回归一线城市,随着一线城市宅地供应缩减,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加剧。
5月5日 证券日报:144家房企去年净利微增 0.45% 一季报45家亏损
2015年伊始,房企们的表现并没有出现什么好转的迹象,一季度144家房企中仍有70家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其中也包括万科、招商这样的龙头企业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房企们的赚钱效率也开始明显下滑。《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了A股144家房企2014年的年报后发现,虽然亏损的开发商只有15家,但多达71家房企的业绩出现了下滑,占比近半。同时,A股房企整体净利增速也大幅放缓,当年的“暴利”已是一去不复返。
据记者统计,144家房企201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677.25亿元,较2013年的7606.07亿元增长14.08%;合计的净利润为898.04亿元,仅比2013年的894.01亿元微增0.45%,创下近年来A股房企整体净利增幅的新低。
不过,虽然房地产行业整体净利增幅放缓,但仍有20家房企的业绩增幅超过了100%,其中包括多伦股份、卧龙地产、阳光城等。
记者翻阅了多家业绩增幅较大的房企年报后发现,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在2014年的表现并不理想,净利润更多源自出售股权或政府收储获得的资金。因此,龙头房企的业绩表现更能真实反应房企去年的经营状况。
以龙头万科为例,2014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463.9亿元,净利润1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4.2%。虽然其净利润的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对于万科来说也仍是多年来的最差表现。同时,相比2013年,万科的结算净利率也下降0.6%,为11.41%。
5月4日 中国新闻网:“五一”多地楼市现火热成交 开发商调价仍谨慎
借着“330”楼市新政的春风,“五一”小长假各地楼市表现火爆。来自各方报道以及中新网房产频道记者的走访发现,不少楼盘在假日里加大了推货力度,购房人看房买房热情高涨,节日里开发商售楼处显得人气十足。
据悉,仅在小长假三天时间,方兴地产亦庄金茂悦项目接待了近500组看房家庭,认购达到40余套住房。与此同时,粤派房企合景泰富,5月1日在北京海淀映月台项目举行项目推介活动,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仍有不少看房者来到现场,通过现场的游戏互动以及抽奖等活动环节,让现场显得异常热闹。另外,同样位于海淀区的万科如园项目,以“五一五亿”的销售业绩,再次塑造楼市“日光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330”楼市新政的后续效应,随着近日北京海淀区西北旺镇高价地块的问世,也给该区域内的市场带来信心。为此,合景泰富北京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李少强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楼市新政实施一个月时间以来,购房者到访量开始增多,尤其是首次改善置业人群明显增加,销量也一改此前的偏冷清局面。另外,周边高价地的诞生,也从侧面带动了在售项目的受关注度。
此外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楼市也在“五一”期间持续升温。据了解,上海在“330”新政后的首个“五一假日楼市”房展会人气火爆,各参展房企展台前人头攒动,销售人员前呼后拥拉客推销,和前几次房展会略显冷清的情景形成鲜明反差。
随着成交量的上涨,很多购房者担心房价也会“顺梯而上”。不过,从4月份百城房价的数值来看,这一担心确属多余。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22元/平米,环比微跌0.01%。其中,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8961元/平米,环比上涨0.1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上涨。(中新网房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