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活死人墓是个小地窖

  • 发布时间:2015-05-09 02:31:2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武林科话

  《碧血剑》这部小说里,有一段袁承志刺杀皇太极的戏:袁承志来到沈阳皇宫,半夜潜伏在崇政殿屋顶,掀开瓦片、震断椽子、飞身而下行刺清太宗。有网友对此提出异议,说:皇宫的主殿,一般都是重檐结构,而且还有藻井和天花。袁承志难道长了一双X光眼,竟然能够透过两层天花板看到正厅里的人物活动?

  我无言以对,只能一笑了之。直到去年八月去沈阳故宫旅游,亲眼目睹了崇政殿的建筑构造,才不禁哑然失笑:“袁承志行刺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古代的建筑,主要分为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和攒尖式五种屋顶架构,又有重檐和单檐之分,其中重檐庑殿式建筑是最尊贵的,只有北京故宫太和殿、武当山金顶等少数古建筑才有这个资格;而沈阳故宫的主殿崇政殿,竟然只是单檐硬山顶(和北方民居是一个风格),且采用了彻上明造结构,内部不设藻井和天花,故而袁承志掀开瓦片确实能够看清一切。

  金庸小说中,也描述了众多的古建筑:堂皇如皇宫,森严如古刹,风情如古街,文雅如书院,殿堂、寺庙、宝塔、亭台、水榭、陵墓、关隘、牌楼、桥梁一应俱全,甚至有的人物,本身就是个天才的建筑师、泥瓦匠,如整夜砌墙的万震山、函谷八友里的巧匠冯阿三。

  金庸笔下的殿堂,以《射雕英雄传》举例,列出了南宋皇宫里的嘉明殿、勤政殿、翠寒堂,这些都是史载有存的,见《梦梁录》《武林旧事》《南渡行宫记》等文献。至于《鹿鼎记》里的北京皇宫,更是详尽有余。

  寺庙除了少林寺、崇圣寺(天龙寺)、清凉寺等名刹,还提到了万安寺的万安塔。今日的万安塔就是北京的妙应寺白塔,为尼泊尔建筑大匠阿尼哥为元世祖忽必烈所建,属于藏传佛教里的覆钵式砖石结构宝塔,并非小说中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宝塔。

  公元1368年,元朝覆灭在即,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雷火焚毁了整个万安寺,唯独万安塔因为是砖石结构而幸免于难。万安寺修建于元初,焚毁于元末,其寿命和元朝几乎共起止,说起来,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天意吧!而小说中,万安塔也是在元朝末年毁于火灾,金庸先生的巧妙构思令人赞叹。

  金庸小说中还描述了丐帮的轩辕台、燕子坞的水榭听香、铁胆庄的凉亭、黑木崖的牌楼、晋北的雁门关,这些都是风格不同的建筑,在小说中各自起到相应的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桥梁和陵墓。

  因为多管闲事,段誉和钟灵失陷于神农帮,帮主司空玄扣押钟灵为人质,让段誉去钟灵家拿解药,否则大家一拍两散。钟灵指点段誉去她家的路上,要经过澜沧江上的“善人渡”铁索桥,这座铁索桥,非常忠于史实。

  小说中介绍说,“那桥共是四条铁索,两条在下,上铺木板,以供行走,两条在旁作为扶手。一踏上桥,几条铁索便即晃动”,显然,这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老祖宗。

  铁索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早在公元707年,唐朝远征吐蕃,大将唐九征路过永昌郡,“时吐蕃以铁索跨漾水、濞水为桥,以通西洱河,筑城以镇之”。唐九征攻破吐蕃后,“焚其二桥”,并“勒石于剑川,建铁碑于滇池,以纪功焉”。这就是著名的“唐标铁柱”典故。

  从唐初开始,云南就出现了坚固结实的跨江铁索桥,它的发明,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李约瑟认为铁索桥是中国古代26项重大发明之一(列第19位),直接影响了欧洲的造桥技术,欧洲的第一座铁制吊桥,要到18世纪末才出现。

  有趣的是,《鹿鼎记》里的苏菲娅公主,因为艳羡中国的石拱桥技术,曾向韦小宝索取相关资料和技工,但韦爵爷是十分注重“技术保密”的,断然拒绝了俄罗斯公主的殷切恳求。

  金庸小说中最出名的陵墓无疑是“活死人墓”。这是王重阳所建、林朝英居住的场所,小说中的活死人墓方圆数里,机关重叠,能容纳数千人的军队和粮草兵器。这样的规格,已经赶上了宋朝皇室的陵寝。

  北宋八陵中的熙陵,据记载,“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深达32米!由于北宋的巩义八陵尚未挖掘,其地宫结构数据只能参阅已经被盗挖的元德李后陵地宫: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坐北朝南,长约50米,深埋15米。这么看来,活死人墓的“容量”,确实相当可观。

  实际上真正的活死人墓,却并非这般恢弘光景——王重阳甘河镇“遇仙”后,在终南山下祖庵镇结庐修炼,又挖了一个小地窖,修成坟茔状,立碑“活死人”,自号“王害风”,这就是《神雕侠侣》活死人墓的原型。

  真正的活死人墓只要一个人花半天时间就可填平。

  金庸先生是文科生,不是工科生,在他的笔下涉及到无数的古建筑,但基本没有展开来谈,这一点无疑是极为可惜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