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技术精湛的暖“心”医生

  • 发布时间:2015-05-06 11:31:04  来源:滨海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时报记者 哈迪 报道

  手术台就是他的战场:每年他率领的泰心外科团队完成的心脏手术总量近2000例,一天做过6例跨台手术;最大的病人87岁高龄,最小的病人仅仅出生了2天;主刀完成的“火箭心”植入实验羊“天久” 打破全国纪录存活120天……近日,记者来到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走近了这个高产高质的“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刘志刚。

  追求“宝塔尖上的科学”

  “如果把医学比作宝塔,那么心脏外科就是宝塔尖上的学科。”1986年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刘志刚医生从事了5年普通外科工作。在1992年,刘志刚受到现任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事迹的影响,决心要追求这门“宝塔尖上的科学”,毅然转到心外科,并在1997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刘院长的博士研究生。2013年继续追寻刘院长的步伐,来到泰心医院。

  “心外科对专业医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是脑力。”刘志刚告诉记者,心脏一休息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因此心脏手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这就要求一个好的心脏外科大夫不仅要有一双灵巧的手,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关键时刻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在刘医生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叠的中外文献。记者看到,文献上面都是他仔细研读后留下的痕迹。只要在手术外的时间,他都会坚持从事临床科研工作,尤其是在主动脉外科以及复杂先心病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撰写并发表多篇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临床论著;应美国胸外科协会邀请,为美国心外科医生继续教育考试出题并撰写标准答案,这在新中国医学史上还是第一次;2005年应邀在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年度大会上作专题报告,让国际胸心外科领域最权威的大会讲坛上第一次有了中国医生的声音……正如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所说:“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只要你的研究成果得到实践证明,就会得到国际同行们的尊重与认可!”

  用高超医术“与死神赛跑”

  有些手术,大医院不敢接,小医院又没有能力做。几年前,绝望中的患者叶万忠找到了刘志刚医生,在得到救治后,叶万忠激动地说:“刘大夫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在泰心医院,像叶万忠一样的病人不在少数。刚来泰心医院时,刘志刚最多一天做过6台手术,每天都是早晨七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接的都是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和各种成人心血管手术。刘志刚说,自己在北京阜外医院工作的13年时间,都是在汲取能量;来到泰心医院,他才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医者价值。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悦悦是刘医生的一个特殊病人。心脏大血管全部连接错误,左心室严重发育不良、容积仅有二三毫升,这是一个根治手术的禁区。从河南新野县前来求医的悦悦一家走过了全国几个大医院,或是因为高昂的手术费用,或是因为复杂的病情,都被“拒绝”在外。去年6月,离死神越来越近的悦悦在泰心医院遇到了刘志刚,他在术前通过仔细研究和评价,认为悦悦还有一线希望。做了多个预案后,刘志刚决定实施根治手术。第一次手术成功后回到ICU,却由于术后的常规吸痰护理引起肺动脉高压危象,心跳骤停,悦悦再次陷入“险境”。刘志刚立即率领ICU医护人员给悦悦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心脏按压,没有反应。第二次打开伤口,直接按压心脏,还是没有反应。刘志刚当机立断,冒险应用了七个小时的人工心肺机,可是心脏还是没有任何跳动迹象。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巨大的压力下,刘志刚作出决策,连接ECMO装置(一种生命支持手段)。一周之后,孩子的心脏开始跳动,出现了生命迹象。一个多月后,悦悦终于逐步撤掉了各种心肺辅助装置,奇迹般地健康出院了。

  一封美国的来信他视若珍宝

  “站在病人的角度、站在病人家属的角度,用耐心和时间和病人沟通。”在采访刘志刚医生期间,记者还碰巧赶上了刘医生出席“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刘志刚告诉记者,医生和其他从事自然科学的职业不同,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和病人打交道,因此医生必须有耐心,对得起患者的信任。

  “当您在手术台,看到心脏重新跳动起来,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记者问刘志刚。

  “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真的是非常非常激动和幸福,太美妙了,我说不出来。”言语间,刘志刚的脸上浮现出在采访中前所未见的幸福。

  说到这里,刘志刚起身走到书架前,拿出一张图片让记者看。这是一张印有两个孩子手掌印的图片,上面用中英文写着“谢谢您(Thank you)”。刘志刚给记者讲起了这张图片背后的故事,2008年,刘志刚接收了两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弃婴,在他们还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时候,刘志刚给他们做了手术,手术成功后,他们被一对善良的美国夫妇收养。2012年,已经五岁多的两个孩子从美国寄来了他们送给刘志刚的礼物。

  “接到这个礼物时,说心里话,比送给我100万美元支票的感觉都好。”刘志刚激动地告诉记者,他走到哪里,都会把这个“宝贝”带上,这就是他工作中最宝贵的收获。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