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金融活水助产业迅跑
- 发布时间:2015-05-05 16:30:53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王艳
三千年矿冶之火,铸造了黄石“矿冶文明之都”的辉煌,也隐藏着“矿竭城衰”的尴尬。
如何突围?黄石的答案是:转型。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淘汰落后产能7.95万吨,关停“五小”企业367家,成功获批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
金融,注入一池活水,推动黄石产业体系向集群化、高新化和低碳化发展。转型之路稳健、清晰。
真金白银支持金融创新
今年3月,省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在黄石市举办金融支持黄石“产业转型升级”政银企对接推进会,18家银行金融机构与130家企业,就150个重点项目,签订信贷合同307.3亿元。
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发展包袱重。“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这一主攻方向,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上想办法、搞创新、促对接。”人民银行黄石中心支行副行长冯爱林告诉记者。
创新、开拓,优化金融生态在行动。
金融服务向县域乡镇延伸,眼睛向下向专向穷,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引进新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机构,推动村镇银行乡镇支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丰富金融组织体系;通过定向降准、反向释放差别准备金率等政策,下调黄石农商行、农行三农事业部等行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增加流动性4.24亿元,向小微企业和三农倾斜。
市政府将信贷支持小微企业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奖励范围,对小微企业贷款按照余额增幅的万分之二给予奖励,每发放1笔500万低于央行基准利率的小微企业贷款奖励1万元,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
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招商银行黄石分行组织专班,多次赴总分行沟通协调,将华新水泥、大冶有色、新冶钢等重点企业,纳入产能过剩行业重点支持类名单,授信、用信均纳入招行总行绿色通道。
推动建立新兴产业融资的引导激励机制,建立1000万元贷款风险损失补偿基金,设立1.5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全市发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3000万元;从2013年起,市财政出资设立中小企业生产调度资金,无偿借给企业作为生产流动资金周转……
去年,黄石余额存贷比69%,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多渠道满足融资需求
“订单融资”、“铜单质押贷款”、“标准厂房按揭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100多种新型信贷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众多小企业总能从中找到需求。
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合作社,以1500亩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向大冶国开村镇银行融资500万元,扩大生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润泽广袤大地。黄石、大冶、阳新财政分别安排5000万、3000万、2000万元作为农村信贷风险补偿金,按1:5放大贷款对经营主体贷款担保,按照贷款损失的50%给予银行风险补偿,降低贷款风险。
简化服务贸易审核手续、跨境贷款审批手续,促进外向型企业转型发展,推动企业“走出去”。华新(香港)公司累计通过境内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境外融资1.04亿美元,用于塔吉克斯坦和柬埔寨项目投资运营;大冶有色、湖北华电等公司跨境融资1.95亿美元。2014年,全市跨境收支总额47.3亿美元,仅次于武汉市。
担保机构支持薄弱环节发展。黄石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是市委、市政府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搭建的征信平台,已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化股本结构。黄石担保公司董事长马克和介绍,成立12年来,做大做活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54.4亿元。
黄石银监局局长何庭见介绍,该局以监管引领为抓手,推进银行业机构加大县域、小微企业、民生福祉金融服务。开展县域信贷缺口收敛工程,促使当地资金用于当地发展,阳新县存贷比2014年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
千方百计扩大直接融资占比
黄石市政府财金办主任杨永旺介绍,今年1月,汇波材料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黄石第一家进军“新三板”的企业;芳通药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后,一个月内融资3160万元。
据了解,黄石现有7家企业在主板和香港上市,4家中小企业在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3家中小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但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不到15%,总量仍然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黄石市市长董卫民表示,将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发展体制,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力度。
他介绍,黄石将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个园区”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创新金融体系,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振兴黄石制造。“政府既要开明也要精明”,董卫民说,开明是营造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精明是下场踢球,黄石鼓励各银行大胆跟政府平台合作,努力打造长江中游乃至武汉城市圈的金融洼地。
4月27日,《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新鲜出炉,2015年,该市将筹措产业发展基金20亿元,以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工业发展;各县(市)区、开发区建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统筹整合工业转型发展资金1亿元,以奖励、补助和贴息的方式集中用于支持工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