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一个,咱们村的双联老师
- 发布时间:2015-05-05 09:29:55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竹翠杨丽君韩县银
西和县洛峪镇上铜村是省国家安全厅的双联点,三年来,双联干部一边在物质上支持、技术上培训,一边分批在这里的铜水小学开展双联支教,在当地传为佳话——
“亲爱的妈妈,你在外面好几年才回来一次,我真的非常想你……”当读到学生的这篇题为《说说我的心里话》的作文时,吕老师的声音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吕老师是省国家安全厅双联点——西和县洛峪镇上铜村的双联干部,双联行动开展三年来,他和厅里其他双联干部分批在铜水小学开展双联支教的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
铜水小学全校只有176名学生,集中了上铜村、丰水村等周边村子的孩子。俗话说,一穷百穷。这里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更是跟城里相差甚远。如今,这个六年制的学校一共有六名老师,正式教师有四名。
“帮扶不能只在物质上帮扶,治穷先要治愚。”省国家安全厅厅长张峰说。在双联行动中,省国家安全厅一边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支持产业发展,一边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开展义务支教,每学期一批,教英语、语文、数学等课程。现如今,吕老师和另外两位老师已是第四批了。
“农村孩子并不差,差的是教育条件。”王老师是五年级的班主任,这里给他的第一印象让他心酸:很多学生因为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去吃饭,只啃一口干馍对付。老师也是一样,冬天还有炉子可以熬罐罐茶,夏天不生炉子,水都没法烧……
“他们渴望更多的知识,却没有好的教育条件,特别是在与一些家长沟通时,感觉很多人都不太重视教育,把学校仅仅当作托儿所,对学生学习成绩根本无所谓。”王老师说。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省国家安全厅党委决定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为止,每年选派6名双联干部承担起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因材施教,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别出心裁的授课方式为大山深处的校园增添了从未有过的活力。
特别是这里的孩子几乎没有上过英语课,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学英语都需“从零开始”。曾当过大学英语教师的崔老师便创新教学方法,集中几个年级一起上,教单词、练口语、唱英语歌……如今,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都能听到孩子们唱英语歌的声音。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更好地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双联老师常常从省城带来辅导书、挂图、课件,课余时间也经常围坐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心得。
上铜村、丰水村两个村近两千人,学生占20%,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问题不仅仅在学习方面,他们也有很多生活中的苦闷需要倾诉,于是双联老师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
在“留守儿童之家”,双联老师们在给孩子辅导学习的同时,还跟他们谈心,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题,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如今,一到晚上孩子们便抢着来到这里,既做作业,也和老师交流。这里成了他们倾诉情感的地方,双联老师也成了他们的亲人。
“我认为扶贫本身是撬杠,撬头则是教育。项目资金扶贫毕竟是有限的,但意识形态的精神支持却是无穷尽的,因此通过教育在人生价值观上影响他们,汇聚成一种信念,从思想深处启迪他们,是我们支教的根本意义所在。”王老师说。
安全厅和双联干部还想办法解决孩子们的实际问题。他们针对铜水小学无围墙无护栏、绝大多数学生家里写作业无书桌的实际,捐赠了12吨旧钢管,组织力量为学校焊接安装了护栏,为204个家庭和学校解决了230余张书桌。
“有一次学生站队正好下雨,但全校一百多人只有稀稀拉拉的七八个人打着雨伞,让人很心酸。”双联老师们看到这一幕,又组织单位党员集资,为学生、老师每人购买了一把雨伞。
去年1月,厅党委得知孩子们没有过年的新棉衣,立即协调省外宣办为233名小学生送去了“新年新衣”,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暖和欢乐的寒假。
点点滴滴,已不只是完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任务,也不仅仅只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工作。而是投入了全身心的爱,温暖着这里,改变着这里。
双联老师们的事迹也感动着这里的村民和学生,老师们的办公室常常插满学生课余时间采摘的各种野花。一到春天,学生们又给老师带来了吃不完的山野菜……
“与其说是促进教育学生,不如说是促进我们。”王老师感慨道。“我最初的想法是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孩子们,但最终发现,支教给我创造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收获最大的其实是我自己,这里让我很好地完成了一种思想上的蜕变。”
现如今,除了义务支教外,帮扶干部们还办起了农民夜校,给村民讲解惠农政策、科普知识等,让群众切实受益。“以前在电视上、报纸上了解国家政策,因为文化程度低,很多地方还是一知半解,但通过双联干部的讲解,一下子了解透彻了。”村支书郝俊红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