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协同攻关助推中原粮丰

  • 发布时间:2015-05-05 04:30:5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范亚旭本报记者陈四化张培奇

  2013年4月,国家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的首批14家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名单,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榜上有名,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上榜的农业类高校。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介绍,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设置的初衷是要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要支撑粮食持续增产增效和绿色储藏加工,支撑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要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样板、树立农业领域协同创新中心的标杆。

  机制创新打牢协同创新根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河南农大就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小麦、玉米“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研究推广协作组,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研究、示范、推广”和“行政领导、科技人员、农民群众”三个“三结合”的上下贯通、点面结合有效形式,组织河南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科技人员开展协同攻关。

  “在小麦、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群体构建、高产栽培等方面,河南农大先后取得十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的温饱问题,从技术上支撑河南由粮食调入大省转变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调出省。”张改平说。

  河南农大长久的协作攻关历程,为其开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奠定了基础。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郭天财介绍,全国共有167所高校牵头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能够脱颖而出,进入国家首批“2011计划”是因为中心协同单位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小麦、玉米研究领域,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特别是栽培技术研究综合优势突出、河南省农科院品种选育全国实力最强、河南工业大学产后储藏全国实力最强,协同单位拥有作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7个,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粮食科研平台13个。

  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后,河南农大结合以往经验集中优质资源,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中心量身定制了“管理委员会+中心主任+平台主任+创新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科学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岗位专家+骨干成员”的“四位一体”科研运行模式,“按需设岗、以岗聘人、优劳优酬、有序流动”和“流动不调动”、“一人一策”的人才聘任机制。

  一系列的措施激发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活力,形成了各协同体间紧密协同、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成果共有的良好氛围,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粮食丰产凸显协同创新威力

  “中原熟,天下足。”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之一,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夏粮总产量占全国的1/4强。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能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再一次突出了河南对全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建设3万亩高标准‘2011协同创新现代农业试验区’,建立4个粮食作物‘一田三区’高产示范样板,育成一批粮食作物主导品种,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机械化作业,集成创新一批粮食增产主推技术,建立现代粮食储藏加工一体化示范基地。”郭天财向记者介绍了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心设置在河南省各地的试验区、高产创建示范区、高产攻关田不断传来喜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全面实现丰产目标。

  2014年设置在鹤壁市的粮食生产万亩核心区经过农业部组织的实打验收,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90.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15.4公斤,分别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2.8%和16.3%;设置在方城的试验区通过采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储藏与高效加工等技术协同攻关,小麦、玉米两季综合产量比非试验区增产16.9%;6月4日,设置在修武县郇封镇百亩高产示范方经农业部专家现场实打验收,随机收割1.03亩,平均亩产821.7公斤,创造了国内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

  中心还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在光山县开展超级杂交水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第一年便创造了千亩片平均亩产815.5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733.8公斤的优异成绩。

  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来之不易,是协同创新的结果,也是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给人民的最好答复。

  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014年度,中心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协同创新任务163项;获得各类成果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审定小麦新品种7个,玉米新品种10个,年推广面积达到4100万亩以上。中心从人才和技术上支撑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去年粮食总产达1154.46亿斤,实现“十一连增”。

  中心为河南粮食持续稳产、增产提供科技支撑的同时也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助推作用。

  中心所采取的“地方政府搭台、粮食生产企业唱戏、中心提供科技支撑”的校县企合作模式,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取有代表性的粮食生产大县,共同围绕小麦、玉米、水稻高产高效开展协同攻关。目前,与滑县、温县、长葛等县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中心还在关键生产环节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先后举办“河南省产粮大县小麦玉米专业技术培训班”“全国粮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大型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58场次,直接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1.5万余人次,为农技推广、全国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粮食增产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在机制体制、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全国人民饭碗里多装点河南粮食,让全国人民多吃几个‘河南馍’,这就是我们中心最大的目标。”郭天财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