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版QE宜早不宜迟

  • 发布时间:2015-04-30 02:54:31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一家之言

  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坚决地排斥“滥发货币”的行为,但也应该明白,当市场出现本身难以化解的危机时,央行不应该以“政府干预伤害市场”的逻辑坐以待毙。

  日前有报道称,中国央行将通过直接购买地方债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将很快宣布量化宽松(QE)政策。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所谓中国版QE是没有根据的。”

  目前对中国版QE的争论已经趋于白热化。对于央行来说,在直接参与重组或救助地方债务方面,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复杂的心态,这种压力来源就是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版QE一旦推出,就说明中国已开始着手解决可能出现的地方性债务危机,央行将直接参与其中。

  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坚决地排斥“滥发货币”的行为,但也应该明白,当市场出现本身难以化解的危机时,央行不应该以“政府干预伤害市场”的逻辑坐以待毙。

  地方债务的累积、经济结构的失衡并非短时间内造成的,它贯穿了整个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如果说调结构是一种需要在动态当中完成的目标,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却需要静态的、明确的方法。

  如果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没有及时地对金融机构和次级债市场进行救助,没有尽其所能压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没有连续多轮的QE,美国经济可能并不能够像如今这样快速实现复苏。

  欧债危机爆发至今,市场已经从批评希腊等国的福利政策,转向了对欧元区整个货币和财政制度的思考,更多的理论认为,欧债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就是因为欧元区虽然拥有统一的欧洲央行,但没有统一的财政部,导致货币和财政政策难以协调一致,错过了解决问题的“黄金时间”。

  中国不能学习欧元区那种打嘴仗和长时间博弈逻辑,要知道欧洲央行之所以要跟希腊等玩跷跷板游戏,根本的原因在于,两者的利益短期看是完全对立的,这跟中国央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有根本性不同。

  目前中国地方债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不亚于“美债”和“欧债”问题,据相关机构测算,包括逾期债务和新发行债务中将要到期的部分,仅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全部应偿还债务达到4万亿元,应偿还债务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各地GDP增速放缓、发债成本高企等,更多地方财政已入不敷出,存在实质性违约风险。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性解决方案,单单依靠财政手段,以及比较被动的债务置换和降息降准的方法肯定是解决不了的。

  舆论层面的压力实际上很好克服,只要央行避免“突击”型政策,市场逐步会消化掉QE预期。关于中国版QE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预期效果,市场有市场的解读方式,市场也有市场的消化能力。

  另外,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按照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运行逻辑看,并不是资金短缺的问题,股市流动性过剩、银行间利率下行等,都说明资金面并不紧张。央行用QE的方式解决地方债问题,本质是稳定市场信心和降低金融系统风险预期。同时如果整个金融市场能够配合更大的改革计划,比如在利率、汇率及资本账户等方面有所突破,从趋势上缩小“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国企业和欧美日企业”的融资成本差,中国版QE的收获可能会更大,否则的话,QE就算起到了相应效果,最终也不见得被市场认可,反而会把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责怪到QE头上。

  □肖磊(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