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的兴起
- 发布时间:2015-04-28 09:50:00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现金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0世纪70年代以前,即便是在最发达的美国,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人关注现金管理问题。
那时,美国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公共资金流向相应的预算单位,二是控制预算拨款的速度。预算单位的工作重点则放在本部门是否得到相应的预算资金以及如何继续“要钱”的问题上,而资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预算目标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问题却被搁置一边。更严重的是,一旦出现资金缺口,为完成预算目标,各部门往往通过借款的方式来解决,无形中扩大了政府的借债规模,增加了政府债务负担。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现金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被私有部门理解和接受,货币的时间价值与现金的机会成本等理念逐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认可与应用,并被政府财务管理者关注、认可及采用,国库现金管理时代随之开启。
何为现金?从狭义角度看,特指随时可以支付的库存现金,一般就是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的内容。从广义角度看,现金除库存现金以外,还包括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及其他各种现金等价物,如银行活期存款、3个月以内的定期存款等。任何一个组织为履行其职能,需要持有充足的现金或其资产能及时顺利地转换为现金,否则将会使其陷入财务危机或困境之中。
但是,现金本身是一种资源,它有成本,有价值,也有风险。现金的成本通常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一是管理成本,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及必要的安全措施费,一般属于固定成本。二是机会成本,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反之就越小。三是转换成本,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交割手续费等。四是短缺成本,在现金持有量不足时无法通过有价证券变现等方式加以补充而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它与现金持有量呈负相关关系。
现金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可以满足机构正常的流动性偏好,其次体现在将现金存入银行则可获取一定的收益。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持有现金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比如在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动时现金则面临着贬值的风险。因此,任何组织都应管理好自己的现金,不应持有过多或过少的现金。所谓现金管理,即是指一个组织(如企业或政府)的财务部门通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使现金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额,既满足该组织正常的资金需要,同时又不丧失投资获利的可能性,还应避免现金短缺可能带来的损失。
从本源上看,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一家企业或一级政府而言,现金管理的核心要求是财务管理者基于对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权衡,确定其必须保有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并通过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以及现金的日常管理,以加快资金流入与流出,以较低成本方便及时地筹措资金,将闲置现金用于短期投资以获取利息收入或资本利得,最终实现现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