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湘江新区“顺风顺水”

  • 发布时间:2015-04-28 00:31:2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4月25日,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

  据悉,新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今年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根据《批复》内容,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面积49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970亿元,财政总收入167亿元,工业增加值2110亿元。

  《批复》称,湖南湘江新区的设立,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湖南省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湘江新区“顺风顺水”

  2014年6月9日,经湖南省委研究同意、湖南省政府批复,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正式更名为湘江新区,规划范围包括岳麓区全境以及望城区、宁乡县部分区域,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同日,湖南省政府将《湖南湘江新区规划建设总体方案》及一组涉及国土、环保等附件,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报告上报3个多月后,省政府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但有领导发现,9月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有一句“提升湘江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字样。业内专家表示,这一描述,被视为湘江新区能够获批的“信号”。

  其实,湘江新区获批更重要的是,大河西先导区在两型社会、新城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先导示范作用。地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979亿元,约占全省的1/10,相比国家级新区仅次于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湘江新区是顺水顺风的事情。

  可以比较的是,长沙市的主城区经过20年迅猛发展,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尤其是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三大交通要道,把东城人为隔离,阻碍了城市继续向东的空间便利性,向北,受限于山地地形,难以发展规模工业和大型城市建设,向南,长株潭融城是重要战略。但如果继续往南发展,必然会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越来越长,东西越来越窄。

  相关数据显示,长沙市的河东建成城区以48.19%的土地集中了72%的人口和74%的就业岗位,城市中心的承载力早已难堪负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长沙沿江建设、重心向西的战略应运而生。其实,这种城市升级的模式其实早有先例可循: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大量资本支持天河区的发展,仅10余年,天河区就成为全广州最繁华、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中心和CBD商务中心;上海浦东在10年内就成为中国的经济名片和世界金融中心。

  湖南经济新引擎

  城市要发展,于是大量投资建设,吸引大量的人口进入,造成经济、商务、金融、工作过于集中,从而给城市带来巨大负担,不管是北京、纽约都逃不过“城市病”的困扰。而采取解决方式无一例外的相同:发展城市次中心,打造多核城市群,把过度集中的资源分散到周边区域。

  此前,长沙作为内陆城市也是这样“病得不轻”。

  很快,省政府“对症下药”出台了“治病”方案。根据省政府对湘江新区整体规划,这里的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高地”。即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新区内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园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创意和资本紧密结合,推动产业承接和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形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创新创意发展新高地。

  根据批复,湘江新区发展有六大任务:首先就是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其次是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第三是培育文化产业高地;第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五是创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最后是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有专家分析,湘江新区有着天然的经济引擎基础。湖南湘江新区建设具有坚实基础。这里是长江横轴和京广纵轴的结合点,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核心区域。新区现有两院院士40余名、大中专院校30多所,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是国家重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

  这里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医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新区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事实证明,河西市府片区、梅溪湖、洋湖垸、滨江新城、望城区滨水新城正成为一个个新的开发热点。长沙向西,不仅拥有前瞻的城市规划、良好的生态环境、通畅的交通条件,更有广阔的发展用地。向西,是城市发展格局演化的必然选择;向西,城市发展的下一个核心增长极就在这里。

  资本成就新兴“增长极”

  2008年正式挂牌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6年来先后投资5700多亿元建设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投资等项目1700多个,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构筑了“一江两岸、东提西拓”的长沙城市新格局;探索实施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路径,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引进建设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50多个、创新型企业3000多家,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9亿元,占全市的30%左右、全省的8%,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南经济新增长极。数据显示,依托长沙先导区组建跨行政区的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979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10,成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湘江新区建设,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随着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聚集等各项投资一路向西高歌猛进,一些看得见的变化正在湘江新区发生:工业向西、物流向西、钢贸向西、平台向西、商机向西……

  沿319国道长达100余公里的轴线,大长沙产业发展轴,勾勒出长沙工业的黄金走廊。由东向西,沿着这条工业经济的风景线,跨过湘江服务功能轴,与京港澳高速西线(长株潭南北工业轴)交汇形成河西轴心“十字架”。该区密集布局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等园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汇聚,高达5500亿的工业经济产值,长沙经济下一个核心增长极实至名归。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专家表示,长沙正升级为国家级枢纽城市,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金桥站铁路枢纽中心、京港澳高速西线等交通节点及动脉,确立了河西通达全国的省级交通战略地位,形成了全国罕有的“公铁水”立体交通网络,为物流业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从建立城市格局来看,湘江新区新增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拉开了400平方公里新城框架,形成了200万城市人口的承载能力。湘江新区,正在为湖南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过,当地有不少市民担忧的是,此前长沙市的“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试验区和先导区最终都夹杂了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圈地和卖地运动,曾让居民指责为,“名为两型,实为在圈地”。也有人士分析,湘江新区从级别和架构上来看应该是高于之前的“先导区”,应该是由湖南省层面来整体管理和布局,因此可能不会再走此前长沙的老路。

  “未来20年,必须是大河西的主场。”在资深地产人宋先生的眼中,随着城市向西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正变得日益明显。以望城高星板块为例,云集了近3个大型市场,目前以4600亩的湖南高星物流园建设最快,其他市场相继跟进,高星板块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市场群时代。

  “这只是城市衍进的一个缩影。毫无疑问,一个属于长沙河西的商业时代,同样到来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