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如何建设“持续安全”——聚焦航空安全“三大关切”

  • 发布时间:2015-04-23 18:31:35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樊曦)亚航QZ8501失事坠海;台湾复兴航空GE235航班失事;德国之翼4U9525航班坠毁……在过去的13个月中,接连发生的航空公司安全事故让人反思。

  在全球交流日益频繁、飞行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民航业该如何推进“持续安全”?有哪些方面值得特别关注?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23日举行的首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上,来自各国民航业的官员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去年,全球航空运行总体安全平稳,约3800万架次航班安全抵达目的地,全球每百万架次航班全毁事故率仅为0.23,为历史新低。但另一个数字也让人对航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去年,多起航空事故导致947人死亡。

  与此相对,是中国民航安全纪录的新高度。自2010年以来,中国民航已连续安全飞行3058万小时。

  “中国民航在多年的安全实践中,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要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保障安全的根本。安全保障链条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因素。”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说。

  为了避免飞行员疲劳驾驶,中国民航局已经将飞行员年度飞行最高时间从1000小时下调为900小时,休息期从36小时上调为48小时。对个别企业为了追求效益、超能力组织生产、超强度实施运行,造成人员超时飞行的,依法依规严格处罚。

  在德国之翼坠毁事件后,中国民航局随即重申了要求在航班飞行过程中驾驶舱中必须始终确保至少有两名机组成员的规定。此外,中国民航在去年招录飞行员体检鉴定中已经增加心理检测这个环节,淘汰有心理问题的不合格人员。

  “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正从规章管理向人文内涵式安全管理阶段迈进。”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说。

  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是保障

  MH370事件发生后,国际民航组织提出,建议针对民航客机实施飞行追踪新标准,实现飞行每15分钟报告一次位置。

  空客中国运行总监安仕博表示,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升仍是保障航空安全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中国民航局正在推动中国所有机场建设仪表着陆系统,实现精密进近,并尝试利用新型的卫星着陆系统。本月底,中国民航将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相关的演示验证。

  此外,中国民航还在大力推动电子飞行包和卫星通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无纸化驾驶舱和空地实时的通信联系,并与国际航空界一道,积极研究飞机跟踪系统,实现实时定位,及时发现不正常航班。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在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将在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并提供免费服务。“我们将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并逐步开展在运输飞机的应用。”李健说。

  “大数据”的应用也在改变着航空业。“未来,航空安全将更加依赖对所有飞行数据的分析。”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汤彦麟表示,国际航协旗下的全球航空数据管理项目正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运营安全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关于事故事件、飞机维护等各方面的分析报告,以及近200万航班飞行数据和100多万份飞行安全报告。

  东航集团安全总监舒明江也表示,在海量的数据中可以挖掘出大量“安全财富”。“通过数据可以将保证安全的人、机、环境三要素,管控安全风险,确保飞行安全。

  安全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常坐飞机的乘客也许并不知道,一块小小的锂电池,却可能成为航空事故的“导火索”。近年来,在机场和航班上,锂电池自燃、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

  去年,中国民航局就针对锂电池发布“限飞令”,禁止托运移动电源,并对旅客携带移动电源登机做出更严格的限制。不过,汤彦麟表示,确保危险品,特别是锂电池安全运输需要高度关注。

  “国际航协曾发现某网站上的供应商声称可以将锂电池上300Wh的标识改为100Wh,并通过正常邮递寄送”。他表示,民航业有许多“最佳做法”,但安全是各方共同的责任,需要共同遵守。

  对此李健表示,中国民航局已制定执行了121部规章,其中75%直接与安全相关。在民航局采取的一整套宏观调控措施中,企业安全状况、安全与运行保障能力、关键岗位人员疲劳指数被视为新设分子公司、飞机引进、航线申请、生产旺季加班包机的重要条件。

  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雷蒙·邦雅曼表示,中国自2004年以来航空运输量翻了一倍,目前占全球总量12%。“只有国家和行业合作伙伴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这种增长才能够持续。”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