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杨杰炼成记
- 发布时间:2015-04-23 03:31:4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记者陈尚营
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业公司,从普通矿工到矿领导,对机电科工人杨杰的称呼很统一——“杨大师”。
30年来,杨杰坚守煤海一线。看看他曾经获得的荣誉,就知道这个称呼实至名归:“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技能大师工作室”……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杨杰的办公室不大,书柜里满满当当,塞不下的都垒得整整齐齐放在桌椅上。大部分书都与电气控制相关:《电气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实用变频调速技术培训教程》……他的办公桌上还有一摞笔记本,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杨杰说,最初自己也是个十足的外行。1984年,初中毕业的杨杰进入朔里矿,成为一名副井车房绞车司机。煤矿副井是材料、设备和人员进出的通道,司机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绞车上下,工作简单而枯燥。杨杰也想学会维修绞车,但找来提升机的结构、原理图,打开一看,懵了,图纸符号像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他便在工作之余开始自学。高中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啃”完20多本矿井提升机方面专业技术书籍,积累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努力有了回报。1987年,杨杰在淮北市“百业十行”大比武中拿到了绞车工种第一名,1990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煤炭系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工作,经过创新,其实都可以做出改变并节约成本,产生经济效益。”杨杰又开始“不安分”了。
2002年,他所在的矿井安装一套高压变频提升电控系统后,变频器的工作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咨询厂家后得知,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不能满足新设备需求。
针对问题,杨杰设计出一套新的连接装置,解决了电机在转动过程中轴向窜动及动态响应慢的问题,避免了对轴编码器的损伤,同时方便拆装、维修,彻底解决了变频器工作状态不稳定的现象,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30年来,杨杰实施大小革新项目200多项,其中1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1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1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项刷新全国纪录,2项填补全国煤炭行业空白,2项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创造经济效益8650多万元。
在朔里矿,“杨杰讲堂”是工人心目中的大学。2010年5月,以杨杰名字命名、面向矿区开放的“杨杰讲堂”建成开课。讲堂把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生产控制设备搬进教室,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这是国内首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培训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技能的PLC实训工作室。
截至目前,“杨杰讲堂”已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278人,56名技师晋升为高级技师。在淮北市和淮北矿业集团组织的3次技术比武中,前三名均是“杨杰讲堂”的学员。
“我就是喜欢研究这些,对于现在的工作,我不只是喜欢,而是深爱。”杨杰这样诠释他30余年的矿区坚守。
据新华社合肥4月22日电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