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科普“解题人”
- 发布时间:2015-04-21 05:21:14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物小传
李象益,男,77岁,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投身我国科普事业,是中国科技馆的初始建设者之一,开创了我国以新型科普教育理念建设科技馆的新纪元。2000年退休后,他仍活跃在科普界,对我国和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2013年,李象益荣获有“科普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卡林伽科普奖,成为在漫长的60多年里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卡林伽科普奖每年只颁给一人,有“科普界诺贝尔奖”之称。在该奖设立以来的60多年里,从没有一位中国人获此殊荣,直到2013年,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上了领奖台,他便是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依瑞娜·博柯娃在颁奖仪式上这样评价:李教授的确对中国和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75岁时获得世界科普界最高奖,对一般人来说大可完美“收官”了。可当记者近日采访李象益时,电话那头的声音雄浑洪亮:“我在去机场路上呢,要去泰州、广州、东莞做讲座,10多天后才能回北京。”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在科普战线上不知停歇呢?
“科普盲”的创业
今天,家长们带着孩子参观科技馆再寻常不过。可在30多年前,我国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上世纪80年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一批技术干部被委以重任,开始在中国大地播撒科技馆的种子。李象益正是其中的一员。
那时的他已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了22年的喷气发动机研究,曾获得国防科工办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等大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美国发表学术论文。可是,这个科研“达人”当时却对科普一无所知。
“刚开始对做科普感到很迷茫,但对探索科技馆这种新型教育也充满了期待,觉得很有诱惑力。”李象益说。于是,他和同事们在北京北三环中轴安华桥畔的一片空地上开始创建中国科技馆。在这个当时被人称为“北京的北大荒”的地方,他们在土屋子里、煤炉旁筹划和设计新馆建设的蓝图,度过了5个酷暑寒冬。
时不我待,不可能等场馆建成再去做科普,必须边建馆边活动。于是,他们把引进的“安大略科学中心”科普展,先后送到内蒙古、新疆、青海、广西等地展出,传播“科学中心”理念,开创了我国以新型科普教育理念建设科技馆的新纪元。
中国科技馆建成七八年后,世界迎来了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敏锐的李象益觉察到这种发展趋势,带领团队用全新的分类方法及STS教育理念,开始他的“二次创业”——建设中国科技馆二期,引领我国科技馆建设登上新的台阶。
退休后更来劲儿
李象益在2000年退休了。“别人说退休后应进入宁静的港湾。可在科普道路上,我觉得应该是又一次冲刺的起点。”李象益说。
2004年,李象益当选国际博协执委,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进入该组织的执行委员。“既然进来了,就要为国家做点事。”于是,这位白发老人带着像青年人一般的激情活跃在博物馆界国际舞台。他成为亚太地区科技馆联盟、世界科学中心大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际博协任职期间,他积极协调奔走,终于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让国际博协大会首次花落中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博物馆界与国际接轨。
活跃国际的同时,李象益依然放不下他挚爱的基层科普。退休后的10多年里,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市所有的区县,多次深入偏僻的农村。有一年夏天,他到一个村里授课,住的地方很简陋,半夜被蚊子围着叮。他实在睡不着,就光着膀子到屋顶吹风,快天亮时才回屋睡了3个多小时,起来后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尽管那天台下只有二三十人,他还是站着讲了2.5小时。
“我喜欢站着讲,这样更有精神,更有感染力。”站着讲,透着一种激情,也流露出一种心切,因为他对中国科普发展还是感到着急:“在世界科学教育变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仍与世界在创新和深化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心切,让他在各种场合的讲座、活动中,一再倡导加强科普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建设。
在李象益看来,创新不只是口号。在创新问题上,不能只做“命题者”,而要做“解题人”。为此,他孜孜不倦地钻研如何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科普的深度创新。很多个深夜里,这位“科普迷”只要想到一点科普创新的方案或者新的创新思路,就马上起床,赶快把它记下来。
追求深度教育
“科普要永远高举深度教育的大旗。”李象益说。如何推进深度教育呢?
他提出要注重过程教育:“居里夫人发现镭,是通过多次实验,经历了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这种过程包含着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大量创造性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他还极力推进中科院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让研究室、实验室开放,使中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他把心理学“元认知”概念引入科普,主张要让公众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倡导“问题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理念。
尽管已经年近80岁,李象益仍对世界科普新走向保持着极度敏锐。他倾心研究了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写的《全新思维》,用其中的新理念对我国科普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他把移动互联网下的泛在教育、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形式指导应用于科普实践;他把魔术引入报告,生动、风趣地挖掘其中的心理学科学内涵,告诉人们科普无处不在;他去多地的创客空间考察,热衷传播“创客”理念,倡导科普工作要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不断探索……
去年,李象益在各地做了70余场报告。“他把科普讲活了、讲透了!”所到之处,很多人由衷赞叹。在科普这块沃土上,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兑现着做一个“解题人”的承诺,永不停歇地耕耘着。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