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创业者借互联网“风口”起飞

  • 发布时间:2015-04-17 15:15: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创业者借互联网“风口”起飞

  距离阿里巴巴杭州总部不到10公里,平常只接待四五十人的小型咖啡馆涌进300多名年轻人。这里在举办一场活动,坐着、站着、蹲着、挤在门边的人在晚饭时间啃着三明治,与发言者交流创业经历。

  国际投资机构IDG资本近期举办的这场沙龙,原定的名额在网上被一抢而空,不得不加座。这家投资过百度、腾讯、小米等企业的机构计划于5月在杭州设立它在中国内地的第五间办公室。

  “有‘阿里系’和‘浙大系’这两支创业力量,杭州正在成为中国第二大创业中心。设立办公室,我们希望离创业者更近,他们随时可以上门来聊天。”IDG资本副总裁楼军说。

  创业的火热场面在当下的北京、深圳也很常见。这些城市遍布大大小小的创业服务咖啡馆、创业孵化器,以及新涌现的各类创客空间、创业者公寓。

  创业近来在中国逐渐形成风潮。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以亿计的用户迁移到手机终端上,产业和生活方式变革创造出新机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创业浪潮中。

  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在校大学生投身创业。“90后”创业者沈爱翔今年即将从浙江大学毕业,两年前从他和几名同学发现了市场需求,在大学旁边的社区租了一间仓库,做露营帐篷出租,之后创办了“易露营”App,为想去露营的用户提供场地选择、路线定制、帐篷房车租赁等一条龙服务,创业刚刚起步,沈爱翔和他的团队“今年打算把业务推向全国”。

  “80后”创业者刘楠原来在一家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上班。怀孕在家,上网买纸尿裤,她很快有了一个困惑,“妈妈们买个纸尿裤怎么这么难?”比对商品、去国外找货源,干脆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刘楠创办的进口母婴产品电商网站蜜芽宝贝,在去年年底宣布完成了6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回国创业的氛围也在逐渐形成,王翌是一个例子。名校毕业出国留学,然后进入谷歌做了一名产品经理,王翌的求学就业经历符合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成长路径,但他选择了回到上海创业——发现口语仍然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弱项,他和伙伴们决定做在线教育,创办了利用零碎时间练习口语的互动应用“英语流利说”,关卡设计类似游戏里的“打怪”升级,上线两年用户达到2000万。

  “北京的很多咖啡馆现在常常客满,中国人的问候语已经不是你吃了吗,年轻人最常问的是你现在有想法吗,要创业吗,有合伙人吗?”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2014年是中国创业爆发年,很多人开始追求梦想,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也产生了‘信天翁’的效应。”

  至于产生这种创业潮的原因,观察者们认为,一方面是众多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转型机遇,另一方面,与中国的上一批互联网创业者相比,国内外投资机构、中国早期入行的互联网从业者给创业者引入了初始资金支持。家庭物质基础总体提高,也让一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条件打破固有的就业观念,尝试自己的想法。

  各地出台的创业支持政策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便利。教育部也在2014年末出台意见,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不过业界对这场来势汹涌的创业大潮提出了一些担忧——大量人力和资本涌入,创业者热情有余而对困难预估不足,当前的创业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本身一样存在泡沫。

  深圳深港产学研基地研究合作部副部长曾德云表示,政府在鼓励创业的同时,将减少行政干预,“深圳当前就涌现了六七百家的孵化器。一阵风潮过去,我们很担心出现创业泡沫破灭,最终打击年轻人的创业热情。”

  曾德云等受访者还提出,在很多一线城市,物价、房租上涨,创业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年轻创业者难以立足。在支持创业方面,政府应该通过减税等方式,切实降低创业成本。

  在一些互联网从业者看来,互联网是个工具,整个社会商业系统、服务体系、制造业的“互联网+”转型过程,是一个新的搭建过程,这其中会产生大量机会,而且创业本身即是一种经历,“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的冲动正在盛行。(张遥、李宝杰、吕冬、赖雨晨、陈寂)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