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时代呼唤更加包容的城市文明

  • 发布时间:2015-04-15 01:30:4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伟宾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也深深地印刻在很多人脑海中。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在于其以有限的空间承载大量、多样、复杂也更为丰富多彩的经济文化活动。

  回首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数亿人的人口大迁徙,城镇建制面积的迅速扩张,中国演绎了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城镇化图景。在人口众多、各地差异明显的基础上,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没有产生大规模的贫民窟,而且能快速推进,在城市建设、就业机会培育和城乡统筹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中国的城镇化成就,如果去寻找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的贡献因素,如规模工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农民工的作用。

  不仅容易被忽视,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多从事建筑业以及比较低端的服务业,工作环境较差、生活条件简单甚至恶劣,与城市亮丽光鲜的形象格格不入。有人说,考察一个农村的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如何,那就去考察农户家里的厕所。而考验一个城市的包容心如何,就去看看这个城市对待农民工的态度。时至今日,仍然不乏建筑工人乘公共交通被嫌弃、路边摆摊被驱赶乃至被殴打、桥下过冬而被冻坏的新闻见诸报端。

  与这些看得见的排斥相比,外来务工人群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各方面公共服务上,更是与城市居民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我国城镇化能大踏步前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相当规模、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过去的几十年,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统筹的节奏太慢,缺少农民工市民化的顶层设计和操作实践,不能从城镇化一开始就给农民工一样的薪资、劳动保护和社会福利。但是今后的城镇化进程,显然不能继续把头扭过去装高冷,对农民的贡献视而不见。

  时代呼唤更加包容,更加以人为本的城市文明。这不仅仅是从道义、公平的角度出发给城市外来人群以平等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补上历史的欠账,更是从现实出发的必然选择。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气,人多的地方才有创造力,城市文明是不断进入城市的人共同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给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更好的条件融入城市社会,也是保持城市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源泉。

  回到当下现实,推进农民(农民工)市民化仍然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要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要为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打开方便之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做好这些,既需要在政策机制上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居民都能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支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是因为三代以前我们也是农民,也不仅是因为城镇化的道义欠账,简简单单的是因为,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