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M2增速回落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 发布时间:2015-04-14 16:43:3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14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就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答记者问。他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季度,M2增速虽略有下降,但仍较接近12%的目标值,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预期目标也基本匹配,有利于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201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答问全文:
2015年4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统计数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就金融统计数据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15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1.6%,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请问盛司长,M2增速回落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增速是否合理?
答:2015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1.6%,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M2增速回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外汇占款同比明显少增。今年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26.82万亿元,一季度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其中,3月份当月减少2307亿元,同比少增4048亿元。
2、同业资金运用减少导致货币派生减少。2014年以来,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监管部门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导致同业资金运用减少,货币派生相应减少。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同业资金运用较上年同期减少1564亿元。
3、表外融资减少导致货币派生减少。由于经济增速下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有所减弱,表外融资需求相应减少,导致表外融资减少。同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加强,部分表外融资逐渐向表内转移。表外融资减少导致货币派生相应减少,拉低了M2增速。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表外融资(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新增3859亿元,同比少增1.14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M2增速虽略有下降,但仍较接近12%的目标值,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预期目标也基本匹配,有利于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201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问:请问盛司长,201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有哪些特点?表外融资萎缩的原因是什么?
答:总体看,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融资结构有所优化。初步统计,201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1万亿元,同比少8949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占比大幅上升。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253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8.3%,比去年同期高24.1个百分点。
二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同比少增。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61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768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0.1%,比去年同期低6.9个百分点。
三是直接融资比重增加,股票融资同比大幅上升,融资结构有所优化。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499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55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0.8%,比去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31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67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8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833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85倍。股票融资同比大幅上升,与股票市场活跃有关。
四是各项表外融资萎缩较多。一季度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合计融资385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1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3%,比去年同期低19.4个百分点。其中,委托贷款增加3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39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86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0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132亿元。
大量表外业务转移到表内,与监管机构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有关。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融资链条,减少融资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问: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快。请问盛司长,贷款投向的结构是否合理?
答:今年一季度,不仅贷款增长较快,信贷结构也明显改善,信贷投放对稳增长、促转型和保民生的支持作用在增强。
一是投向产业部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增长较快。今年3月末,全部产业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1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5.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6.0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上年末高8.4和1.5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3.6个百分点。产业部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贷款增长较快将促进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的产业投资增长,支持经济增速回升,稳增长的政策效应将逐渐显现。
二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信贷结构向有利于经济转型的方向调整。今年3月末,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分别高3.6和0.9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5%,建材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9.3%。
三是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等民生领域的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的平均水平。今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个百分点。农村贷款(农村贷款主要为短期贷款)余额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同期各项短期贷款增速高5.3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高出住户贷款增速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8.5%,农业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上年平均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
问: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还是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去年11月以来,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有人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未有效缓解。这是否事实?盛司长对此有何评论?
答:这一说法有失偏颇。实际情况是,近期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为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融资成本变动情况,我们依托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框架,对企业通过贷款、股票、债券、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网络借贷等各类金融工具融资的综合成本进行了监测和评估。结果显示,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系列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政策效力逐步显现,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2015年3月末,企业融资成本为6.83%,比上年末下降1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0个基点。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中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9个和20个基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7个和31个基点。
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行主要是因为融资结构改善和市场利率回落。一方面,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信托贷款等高成本融资的比重持续下降,社会融资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等短端利率,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
与此同时,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及相关部委督促下,商业银行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了部分收费标准;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等中介机构的收费也有所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
同时,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市场利率普遍回落。为全面、准确反映银行信贷的结构、利率和变动趋势,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在有关司局的配合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了标准化存贷款综合抽样统计系统。这一系统选取了近300家法人金融机构的3000多家支行作为样本,每个月采集1亿笔左右的存贷款信息,约占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的10%。这一系统既有存贷款量的统计,又有资金价格的统计;既可以生成存量数据,又可以生成流量数据;既可以提供分期限、额度、地区、行业和企业规模等多方面的数据,又可以根据分析研究的需要,对这些数据予以灵活组合、进行深度挖掘。目前,全世界只有意大利和我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实现了如此全面的存贷款综合统计。
抽样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3月末,企业贷款利率为6.32%。比上年末下降1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4个基点。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分别比上年末下降9个和30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和44个基点。同时,小微企业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多投向涉农和制造业小微企业,并逐步收缩房地产类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
近几个月市场利率保持稳中有降走势。截至2015年4月13日,3个月SHIBOR为4.77%,比上年同期下降73个基点;7天回购利率为2.99%,比上年同期下降76个基点;5年、7年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44%、3.60%和3.68%,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7个、79个和81个基点。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4.5020%,比上年同期回落81个基点。
2015年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