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村的守望和希望
- 发布时间:2015-04-14 15:31: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强
位于深圳水库东岸的大望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而由于地处深圳市二级水源保护区及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大望村的发展一直受到诸多限制。如何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共赢之路,成为罗湖区政府和大望村民的迫切愿望和共同目标。记者近日了解到,由专业机构编制的《大望村保护与发展概念规划》(下称规划)已经出炉,目前正在征求市规划国土、水源、环境水务等部门的意见,待修订完善后,大望村未来发展思路将得以明确。
远景展望
建一个深圳水库国际生态社区?
记者了解到,为了跟上深圳特区发展步伐,市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大望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市规划国土委网站公布的深圳水库地区的法定图则中曾明确提到,要严格控制和限制水源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协调水源保护与城市发展、旧村改造的关系,提高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质量,体现水源保护与环境控制优先原则。
“法定图则确立了大望村的上位规划,其发展规划需围绕此展开。”一位参与讨论概念规划的专家向记者介绍。
根据规划,大望村改造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优先、适度发展”,具体采取“退水进山、集中安置”的规划思路,规划实施整体搬迁改造,探索通过创新发展方式来加强水源和生态的保护。
另外,考虑到大望村片区受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控制线政策限制,需要充分研究上层次规划及有关政策,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专家认为,大望村片区的规划与发展可立足于深港合作,积极争取香港方面的大力支持,立足于加强深圳水库水源水质保护,统筹考虑深圳水库保护和大望村建设发展的关系,并结合专家意见将大望村纳入“东湖公园-深圳水库国际生态社区”来进行整体考虑。
借助大望村的改造,有助于推进水库片区国际生态示范社区的规划建设,实现水源保护、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地探访
生态保护和发展两者都要
位于梧桐山下的大望村,处于深圳水库的上游东北岸,包括大望、新田、新平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大约2万人,其中本地人1300余人。大望村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早期大部分村民都是从福建迁来,以客家人居多。
深圳水库承担着深港供水重任。为确保深港两地人民喝上“放心水”、支持保护梧桐山风景区环境,本世纪初,大望村响应政府号召,严格实行退耕还林,支持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并将村内相对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进行了悉数清理、转移。
现在的大望村,青山绿水萦绕,一片田园风光。发源于梧桐山间的大望河从村中穿过,清澈见底,小鱼游来游去,这里是孩子的乐园。大望村内的槟榔公园,随处可见棕榈树及软绵绵的绿草地。村民自办的开心农场里,丰富的瓜果蔬菜,让游人体验农家乐趣……
然而,山水田园大望村,受水源保护区和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双重限制,发展一直较为缓慢,成为罗湖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的城中村之一。
大望居委会有关人士介绍,村属土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山体面积达75%;户籍人口1205人,含外来居住人口总计约两万余人。虽然近几年罗湖区积极引导、鼓励大望-梧桐片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大望-梧桐山片区的环境进行整治,完善了给排水、环境等设施,但因大望村距离水库近,在遭遇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地表径流仍对水库水质构成巨大威胁。
如何谋求发展成为摆在大望村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多方建言
规划可行性取决于生态、交通、地质等综合考量
大望村究竟该如何发展?自《大望村保护与发展概念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这一问题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各方积极建言献策。
罗湖区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大望和梧桐山村的产业升级,试图探索一条文化创业的道路。近年来,大力推进文化风貌街改造和民间博物馆建设,引进文化创意机构,整合文化高地、兰花基地等产业资源,全力打造梧桐山·大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希望通过绿色环保的文化产业,将大望村建成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小镇”。
对大望村的改造,罗湖区重建局的建议是,为在保护中谋发展,可将大望村纳入我市生态社区建设试点区域,探索建立基本生态线内建设用地优化,以及创新线内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实施机制,大望村改造可作为加强深圳水库水资源保护、推进水库片区国际生态示范社区规划建设的首期项目。
市规划国土委第一直属管理局认为,市政如污水废水排放、垃圾处置,交通如小汽车控制、出行方式等是整个规划的成立基础。因此,应增加市政、交通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建议补充该两方面的专项规划内容。同时,在概念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需求,做好相应防控措施。
据悉,目前大望村已经召开了全体股东代表及党员大会,并全票通过了大望村三个自然村旧村改造事宜,提出了“退水进山、集中安置、保护优先、适度发展”的规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