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什邡:一个国有林场的转身

  • 发布时间:2015-04-14 07:29:39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4月3日,什邡林场场部,谈起国有林场改革,场长王戈感慨万千。

  作为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四川现有国有林场180家,管护面积超过5200万亩。近年来,我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围绕提升生态功能、创新管理体制、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等,逐步将林场办社会职能和经营任务剥离,明确林场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推进企业改制。

  什邡林场于2013年底展开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是全省最早的一批试点林场之一。近日,记者前往什邡林场,实地探访改革成效。

  A

  曾经辉煌

  在电锯轰鸣中,一线工人待遇不错

  什邡林场面积为39.76万亩,占整个什邡地域的三分之一。

  1958年建场以来,林场曾红火了数十年。

  现年79岁的陈阳民,是林场的第一批职工,当年才22岁。他回忆,当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收入还可以”。

  实际上,1983年以前,林场一直是财政差额拨款,辅以其他收入,职工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1984年,林场被确定为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就在那时,第一代职工种下的树苗已经进入采伐期,每年可以采伐的树木接近2万立方米,在电锯的轰鸣中,林场度过了最为辉煌的时光。而为了照顾工作条件恶劣的职工,林场还开设了医院等机构。

  什邡林场办公室统计,建场50年之际,林场累计完成造林30万亩,伐木超过40万立方米。

  对于林场职工而言,造林意味着希望,伐木代表着收入。71岁的张照顺回忆,1990年前后,他担任大坪工区副主任,在秋冬季节,他会带着工人喊着号子将木材运往8公里外的林区公路。在那段时间,林场的待遇不错——一线工人月薪超过240元,同时期什邡的乡村教师每月最多能拿120元。“那真是好时候!”今天回忆起来,张照顺仍然兴奋。

  B

  自救谋生

  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办企业维持运营

  但是,危机很快来临。

  1992年前后,因长期采伐,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收入锐减;1998年,天保工程全面启动,林场禁伐,林场最大的收入变成了每年每亩4.75元的省级公益林管护款。“等于一下子减少了五成的收入。”同时,富余职工多,也是一大问题。“莫得法,只能找点其他活路做。”王戈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嗅到危机的林场已着手产业布局。

  1992年,林场在场部开办了汽修厂,每年可为林场带来50万元的收益,并安置13名工人。从1996年开始,林场决定借助已建成的天鹅省级森林公园发展旅游,并建起了天鹅宾馆。

  正是这些举动,为林场带来了每年接近600万元的收益,外加每年接近190万元的天保工程管护款,什邡林场暂时稳住了阵脚。

  但是,林场仍有两大隐患:尴尬的身份和富余的职工。由于林场的定位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抗风险能力较差;在本世纪初,林场最多时拥有近290名在岗、退休职工。

  引爆隐患的时刻终于到来,“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林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天鹅省级森林公园、天鹅宾馆收入锐减,林场收入只剩下天保工程管护款和年收入不足百万的汽修厂,“真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2010年6月,什邡市调整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林场因“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定位,被关在了调整范围之外。

  C

  改革之路

  从企业化到公益性,提升了生态效益

  只有改革!“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那么多富余职工,还有不少历史债务。”什邡市政府一位负责人回忆。

  2013年,什邡林场改革方案终于明确——林场转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剥离林场的经营职能、办社会职能,将林场下属的企业全部移交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医院就近并入卫生院,部分林场职工分流进入其他林业部门;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移交给当地民政部门,工人工资参照当地公益性事业单位发放;对于历史遗留债务,当地财政酌情予以解决,并补交工人公积金、养老保险等。

  然而,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当时最为头疼的是林场职工的安置问题。

  为此,当地给出了解决办法:其他单位可以过来挑人,职工可以选择去留。正在此时,区域基本与林场相重合的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什邡管理站,多方协调之下,20名具备一定特长的林场职工进入管理站。“一举两得。”王戈说,这不仅充实了管理站,也解决了富余职工的工作。

  而对于创办宾馆时聘用的26名临时工,林场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在资产移交当地政府后,优先考虑对其聘用,并按时发放一定补贴。

  解决了这一难题,之后的改革都较为顺利。

  副场长伏光元说,改革最显著的变化是林场再无经营性压力。2014年1月,林场职工17年来第一次按时、足额领到了工资。根据公益性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林场每年的伐木收入、天保工程管护款全部上缴当地财政。

  改革之后,林场职工再无后顾之忧,职能由过去的综合经营,逐步转变为单一护林、造林,林场管护水平和生态效益也在逐步提升。王戈说,过去职工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增收,而如今,林场职工则可以放开手脚进行造林、巡山护林。王戈透露,伴随着改革的完成,什邡正在谋划对林场森林资源进行提质增效改造,“有些树种已经老旧,有些树龄已经过了生态效益最佳期。”“改革有助于林场明确定位,集中精力搞好生态资源管护。”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什邡林场改革只是现行试点,我省将于近期发布全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本报记者 王成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