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美丽乡村要有“乡村味道”

  • 发布时间:2015-04-14 06:34:14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到一些区县乡村调研,发现有的乡村建设存在重“现代”轻“传统”、重“城味”轻“乡味”,呈现同质化倾向,从居民建筑到公共设施,从装饰装潢到园林配套,从生活理念到文化娱乐,似乎刻意在突出城市“洋气”、淡化乡土风味。结果往往是“千村一面”,失去了传统村落的人文味道和特殊魅力。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根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乡村建设不能舍本逐末,简单照搬城市风格,盲目贪大求洋,而要彰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最大限度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突出农家气息,彰显田园风光,让农村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指南,要通过科学规划突出“乡村特色”。第一位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尊重传统习俗,充分尊重自然山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舒适宜居。对于旧村庄的改造,宜建则建、宜扩则扩、宜改则改、宜留则留、宜迁则迁,决不能搞大拆大建。村庄风貌要突出地域、文化、民族等特色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注重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要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城镇化、新农村、旅游业等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通过规划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留住乡俗、乡味、乡愁,努力把广大乡村建成环境宜居、条件宜业、景色宜游的美丽乡村。

  生态是乡村秀美的底色,要通过生态优势展示“乡村魅力”。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把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用心呵护自然山水,更好彰显自然生态,让乡村更像乡村。特别是像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自然生态条件那么好,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规划建设时一定要慎毁林、慎挖山、慎填湖,善于做到依山就势、天人合一,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依山显自然,亲水添风景,使平坝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溪水地区更具水乡风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良性状态。要注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旅游古镇和古村落打造有机结合起来,培育一批具有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通过最大限度融合生态元素,推动乡村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打造更多“村在林中、人在画中”、“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

  文化是村庄延续的血脉,要通过人文内涵彰显“乡村人文”。巴渝大地,人杰地灵,文化厚重。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彰显文化内涵,体现民风民俗,让美丽乡村不但有美景,而且重文化、尊传统、有底蕴。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不少乡村都有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要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资源,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打造独特的人居环境,建成特色人居文化村;革命老区有不少革命遗址,要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村,既能推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又能体验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不少村寨,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农耕文化,要大力保护和开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打造集科普、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村;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民族风情,打造个性鲜明、民风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村。通过植入文化元素,展示人文魅力,让文化引领道德风尚,传承乡村文明,使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乡村味道更浓更醇更持久。

  当然,突出乡村的“乡村味道”,并不是完全否定“城市味道”,强调“传统”也并不否定“现代”。乡村发展建设也要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优秀成果,逐步实现便利化、信息化、现代化。只是乡村与城市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工不同,两者处在不同地理空间,在人口集聚规模、生产力布局结构、空间利用效率、物质文化形态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这决定了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与城市不能用一种理念、一套思路、一个手段,而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差异化规划、特色化建设、个性化发展。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