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政策性银行迎新一轮重大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4-13 11:03: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成立二十多年的这三大政策性银行,迎来新一轮重大改革。中国政府网昨天发布消息,三大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准,按照批复内容,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这次改革及时而且必要,关键词就是:打破制约、理顺体制。
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虽然这次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表述不一,但改革的统一指向是“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
明确“身份角色”,才能更好地解决要“做什么”的问题。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更加重视政策性银行,不断改革和调整业务,更好地发挥它们在稳增长、调结构、支持外贸发展、实施“走出去”等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
这里是《央广财经评论》,国开行首次明确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何避免与商业银行业务过多重叠?又如何加强政策性银行的风险管控?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更具体地梳理的话,在经历了上一轮政策性银行转型、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之后,这次改革有哪些亮点?
丁志杰:我们知道1994年为了解决当时国有专业银行体系的遗留的问题,就是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上不分的情况,那么产生三家政策性银行。过去的21年实践,三家政策性银行对中国的经济的这种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出现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10年前三家银行的政策改革还提到了议事日程,现在终于出台了实施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总体来看,首先考虑到国际上的一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规律,同时也结合中国的现在发展的需要,还有各家资产在过去的21年经营中的一些特色,给每家银行在大的政策性业务为主的背景下,写了一些具体的定位。总体的来说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及对微量的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有积极作用,也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家政策性银行作用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经济之声:应该说定位更加明确,操作性也更强了,我们国家不缺商业银行,这一块的竞争本身就非常激烈,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运作会与商业银行产生业务重叠,会导致本职的缺失。这次改革能否改变这种状况?
丁志杰:在过去一段时间,政策性银行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运作里面也引起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一些争议,存在着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问题。这次三家政策银行改革制方案,各自的定位的明确,是一定程度上使得未来三家政策银行未来的业务范围,以及功能有明确的一个限定。尽管中国有很多商业银行,但是还存在着比如三行不愿意进入的地方,或者在进入不够充分的地方,这时候肯定要发挥像国家开发银行等等这些金融机构的作用,如果完全的这种建设明确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这使得方案可以避免过去的这种过度的交叉,甚至是适度交叉这样的原则。比如商业化,这次改革方案中主要讲市场化,国家开发银行定位也是,国有长期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这样一个特色,来发行市场化的方式选择恩项目,实行自负盈亏,也就是保本微利或财政不再兜底这样一个模式。这样有利于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一般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化的经营,同时又是使得开发银行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这种长期目标和战略需要。
经济之声:大家都想抢肥肉吃都是理解的,您刚才也说政策性银行也是要自负盈亏,它也同样要面对坏账的问题,资金回报的问题等等,那么在这方面又应该怎么来解决和平衡呢?
丁志杰:过去政策性银行它首先是国有,第二个要是政策性,我们在管理方面,把它区别于就是一般的商业性银行,特别在很多方面,强调它的这个政策性服务的发挥政府运用金融手段。所以忽略在监管方面的这些本金,有这些具体的要求,三家政策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21年的经营发展,这三家政策性银行越来越像银行,这样也就需要按照银行的模式来构建它的治理结构以及有关的监管的要求。在这方面风险可能是大家都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首先这次三家银行来说,要建立起来自己的强化,自己风险能力控制机制,第二个方面成本监管的层面要进行一些约束,比如对资本的充足率提出要求。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国开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中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基础建设和产业等长期开发的项目提供中长期的资金,以高铁的建设为例,现在大家认识到其重要性,而早在修建之初,并不被看好,资金量大、期限太长难以预估收益,商业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不会涉足,必须依赖政策性银行去投放贷款。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说:已经在本次改革中明确定性开发性金融的国开行,将与对外的亚投行形成内外搭档,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服务。本次改革的另一大重点是提高政策性银行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虽然说政策性银行有“第二财政”的说法,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资本充足率为0都行,但是它们毕竟不完全提供公共服务,市场化部分仍需要资本来控制风险。
上投摩根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吴文哲分析:政策性银行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是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完善,除此之外,在融资渠道方面,有望获得更加市场化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