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的大数据野心
- 发布时间:2015-04-12 11:3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大数据也要向股票一样上市交易了?
4月10日,富士康与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亚信科技、九次方大数据等宣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即将挂牌成立。这将是国内第一家大数据交易中心,注册资本5000万。富士康以股东身份持有21.5%的股份,并派驻管理层参与运营。
这是郭台铭在大数据产业布局的拼图之一。最初进入贵阳,郭是被当地政府愿意拨出大量土地供其建立产业园发展代工业务所吸引。然而从2012年开始,受代工业务影响,富士康的营收开始逐年下滑。2014年4月,郭台铭向外界传递出富士康的转型计划:从代工厂向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制造公司与大数据公司转变。“我们公司绝对不会只有硬件,将来所有的结构都会有变化。”郭这样对媒体说。郭台铭的野心是到2020年,鸿海集团能实现业务多元化,营收增长达到3300亿美元。
此后,郭台铭与贵州政府签署建设富士康绿色隧道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的战略协议。而即将成立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则负责撮合成交清洗与处理后的大数据,这些数据将来自政府、医疗、金融、企业、电商和能源等行业。除此之外,交易所还将为数据商开展相关衍生品的交易和服务工作,包括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和会员监管工作。
这意味着,富士康在贵阳已经完成大数据搜集和处理、交易与服务的产业布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平台方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情形,交易平台往往要求是独立的第三方。富士康为何有信心肩负两个角色于一身?
第二个问题还在于,交易中心为什么选择在贵阳?贵阳既不像深圳一样拥有创新基因,也不像北京和上海是国内外企业的汇集地。贵阳也不似杭州,至少后者拥有马云和阿里巴巴。
一个解释在于推动贵阳聚焦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贵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出身北京,有推动中关村产业园发展的经验。其在2013年履新之后,就宣告了贵阳大盘时代的终结,转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但这样也难逃政绩工程的嫌疑。此前的贵州靠一轮土地和产业园政策的驱动颇引市场诟病,也使得整个贵州的房地产陷入中长期的低迷之中。以贵阳套取北京中关村经验又能否成功?
这中间还牵涉到大数据的安全、隐私以及监管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可以想象过程中势必充满争议和竞争。郭台铭的大数据野心能否成功,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