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
- 发布时间:2015-04-12 01:29:28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王心见
本次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已经整整一周年,事件至今还在不断地挑动着我们的神经,但它远不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世卫组织在去年宣布,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全球致病和致死的最大病因。世卫组织报告还显示,中国87%的死亡是由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
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非传染性疾病也称慢性病,是指病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癌症、糖尿病等。
非传染性疾病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越来越令人关心的话题,近年来联合国多次召开高级别会议讨论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问题,世卫组织也发布了多篇报告警告非传染性疾病对全球的影响。
非传染性疾病为什么现在受到高度重视?有没有好的应对办法?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美国知名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项目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博士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就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问题及中国的防治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
非传染性疾病带来全球挑战
黄严忠认为,非传染性疾病高发已是全球趋势。按照世卫组织报告,2012年,全世界共死亡5600万人,其中68%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超过40%为70岁以下的过早死亡。发展中国家的非传染性疾病正在快速增长,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中的四分之三以及过早死亡的82%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非传染性疾病是对全球发展议程的一个巨大挑战。按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情况继续发展估算,2011年至2025年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累计经济损失将达7万亿美元。
黄严忠表示,非传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也有高发率,但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控制住了它的增长趋势。而非传染性疾病在中低收入国家正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是与中低收入国家人口寿命的增长有关,同时也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垃圾食品泛滥、生活压力过大、生活习惯不健康等因素有关。
重治疗更要重预防
黄严忠表示,发达国家的非传染性疾病现在逞逐渐下降之势。美国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时间里,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下降了40%。2014年乳腺癌的死亡率比1990年减少了三分之一。美国疾病监测报告也显示,美国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显下降趋势。
黄严忠认为,这一方面是美国医疗技术和水平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人们观念和习惯改变的结果。
现在,美国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四种非传染性疾病,它们都与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风险因素有关。近年来,美国人对吸烟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吸烟从过去的成熟象征,变为现在的不文明标志。美国吸烟人口的比例也大幅下降,现在美国吸烟人口只占总人口10%左右。而健身已经成为时尚,公园、健身房甚至街道上随时可以看到运动的人们。
中国要从现在做起
黄严忠表示,中国的非传染性疾病不但总量大,发病率高,而且增长迅速。过去10年,中国的癌症病例上升了50%,而且癌症呈现年轻化趋势。
黄严忠认为,对非传染性疾病,中国要做好治疗和应对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美国有句格言,“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预防也是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经济上最有效的方法。
黄严忠建议中国加强预防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地位,改变目前医院与疾病预防机构基本分离的状况,让医院成为疾病预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发扬优良的传统。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在经济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建立起一套非常有效的疾病防控体系,一举消灭了困扰中国成百上千年的多种传染性疾病。中国的这种经验也可以运用到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上来。
另外,中国也要改变一些观念,提倡健康文化。例如在中国现在享用名贵烟酒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抽烟喝酒也是普通百姓的习惯,就像美国人对吸烟的观念一样,这些观念其实是可以引导改变的。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北欧人原来的饮食结构中脂肪比重很高,现在已经在改变。
黄严忠表示,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已经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过渡到着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上来。中国需尽早做好非传染性疾病应对工作,以免它成为中国未来社会和发展的沉重负担。
(科技日报纽约4月10日电)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