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科技创新谋求孤岛突围(微调查)

  • 发布时间:2015-04-09 04:23: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朱少军  付  文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中,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期待审批更快捷”

  “我们期待审批更快捷,让创新成果更快服务广大患者。”北京东方双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香表示。

  北京东方双冠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皮肤图像诊断仪,显示的图片能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表皮层以下信息,对皮肤病的诊断治疗非常有帮助,而且可以实现异地诊断。诊断仪样机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临床使用几年了,帮助诊断了1万多个病例。

  在申请仪器注册号的时候,遭遇了“烦恼”。由于是首创,没有相关标准,评审后,专家标准委员会把诊断仪归到了第三类医疗器械,也就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可是在递交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时,技术审批中心认为该机械应该在二类而不是三类,要求重新走一遍程序进行申报。

  “这个申报过程可能还需要三年左右时间。”李朝香无奈地表示。另外,令人不解的是,审批中心一方面要求继续补充属于三类的材料,另一方面又要求重新按二类申报。

  “融资难是个痛点”

  “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难一直是科技企业的痛点。”天津艾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卫东向记者坦言。该公司开发的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现在已经在国内首次实现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

  科研企业在与银行、融资机构洽谈时,在风险问题上很难谈拢。科研企业都是先搞研发,技术出来之后,盈利还需要一段时间,很多市场企业出于风险考虑,不会轻易投钱,或者就是要给科研方企业增加附加条件,设置一个盈利目标,完不成将承担很大责任。这种目标对于初创科研企业来说,接受难度比较大,因此双方合作的分歧就非常大。

  对技术的评估差别也很大。科研方认为自己的技术很值钱,但是金融机构认为很一般,而且不清楚未来是否能够盈利,因此双方也就“彼此不感冒”。尤其是一些国有股份占主导的投资机构,条件更苛刻,谈判不灵活,每一个流程都需要向国资委申报,延长了周期、也让合作变得更加不顺畅。

  “简政放权很见效”

  “价值1500万元的技术成果,转化后我们至少可以拿到90%的收益!”武汉工程大学节能材料与膜技术研究所所长徐慢教授高兴地说。

  原来,徐慢所在的科研团队研发出碳化硅陶瓷膜新材料,能让过滤网在高腐蚀性、易沉积等环境下仍能有效过滤掉有害物质。目前,团队已与深圳一家公司达成合作,该项技术的评估价为1500万元,按照与校方达成的90%收益率,他的团队将获得1350万元收益。徐慢已和团队成员协商好,将这笔钱折算成股权,计入新的公司中,既当科研人员又当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以前放假要么写写文章,申报点课题,搞点职称评审方面的事,大概就这些。成果转化这一块考虑得很少。”徐慢说。

  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2014年,湖北率先推出十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取消成果转化中所有行政审批程序,研发团队可获70%—99%的转化收益。“简政放权很见效,我们叫它‘黄金十条’。”徐慢说。

  (相关报道见第十六版)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9日01 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