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毕节国有林场拔节成长

  • 发布时间:2015-04-09 00:32:15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王训杨在坡坎处立身,俯身扒开松软的泥土,如松子般的天麻种子憨态可掬,正静卧而眠。

  “这个现在叫米麻,等到9、10月份长成大麻就可以采挖了。”37岁的王训杨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大海坝国有林场的资深“年轻”职工,这个汉子很乐意“卖弄”他的劳动成果,把一整套天麻种植技术讲了个遍。

  国有林场职工,咋能“不务正业”搞副业?这得从毕节市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说起。2008年起,毕节把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商品林经营区、适度开发区和多种经营区,鼓励林场职工在完成管护任务前提下,开展特色林业产业经营。

  “做好林地管护,人是首要因素。职工收入高了,工作劲头自然也足。”大方县副县长章育说。说起待遇,每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走过来的老林场职工都有发言权。“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场绝大部分林子被划为生态公益林,禁伐限伐,林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职工郑洪林说,“一月工资不到500元,大部分员工选择停薪留职甚至辞职自谋生路。”

  队伍散了,何谈森林资源保护?在推进分类经营的同时,毕节试验区通过财政输血将国有林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全部转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留给林场的任务只有一个——少砍树、多栽树、栽好树。

  为了生态,勒紧腰带。据测算,全市12个国有林场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后,每年各县级财政单解决林场职工工资就要5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工作经费等其他支出。

  郑洪林前年搬进了职工宿舍楼,两室一厅的住房里,冰箱、洗衣机、橱柜等家具一应俱全。“以前住的是上世纪60年代修的破瓦房,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近年来毕节国有林场共改造危旧房3万多平方米、修建蓄水池1397立方米、新建或改造林区道路68公里,大部分职工的用水、用电、出行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管理体制,推进分类经营;推行场长负责制和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国有林场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林下产业;向社会公开招考引进各种专业人才……一系列国有林场改革配套措施相继落地。

  迈过坎坷的毕节国有林场把眼光放得更宽,开始携手周边村镇一同打造和谐林区。大海坝林场今年派了4名职工到周边的4个村担任驻村干部,引导农民实施林下种养殖、苗圃培育等项目,既带富农民,又把周边群众发展为“编外”护林员。(记者郝迎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