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学者眼中的中国经济:强劲的动力 独特的优势
- 发布时间:2015-04-07 13:1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埃万德罗·梅内塞斯·卡瓦略教授是巴西里约州联邦大学法学院的教授,2011年开始研究金砖国家的崛起,两年前应邀到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为期3年的合作研究。一到上海,这个蓬勃发展的世界级都市就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那一天是2013年2月10日,正好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在里约热内卢一家书店的咖啡吧里,卡瓦略与记者交谈时,初到上海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后来在博客中写道,“我以前那些有关中国的印象和看法,从我到达中国的第一天起就落地而碎。帷幕拉开,我用充满惊奇的眼光注视着一场新剧的开场,我忽然意识到,我将成为这场大剧中的一个角色。”
“中国的道路走对了”
在卡瓦略看来,春节象征的是传统中国,而今天的上海则体现了现代中国。中国人对待家庭、社会和工作的观念与追求现代化的梦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潜力。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潜力”这个词,有时还会加上“巨大”两个字,并称这是他相信中国能够实现经济转型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告诉记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最大动力来自改革和创新,中国政府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非常清楚。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路走对了”。
卡瓦略在上海曾经看到过几位年轻人设计产品,认为特别富有创意。从他们对待工作与事业的观念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根。乍一看,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似乎越来越“西化”,但在长期相处之后,他发现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并未被遗忘,而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style’会有更多‘回归’。”
罗尼·林斯教授是巴西著名经济学家,曾多次到访中国。在和记者交流时,他更多是从中国文明复兴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经济转型,认为中国能够实现目标,是因为传统与现代结合所创造的非凡动力。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现代特征和悠久的传统,就不可能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做得更好。在中国,你随时都能感受到几千年历史沉淀的文化元素,同时又有许多像中关村这样的高科技产业园,它们展现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林斯说。
近年来,林斯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每一次都会发现城市建设又有新变化。“中国需要适度调整发展的速度”,他说,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并不完全是好事,有可能会造成投资过剩,甚至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中国将增速定在7%,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目标。这个增速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是合理的。”林斯说,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很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缩小贫富差距、推动脱贫计划、改善环境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任何一项要做好都不容易,而且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循序渐进,有的甚至要过几十年才能看到成果。但他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具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实力,现在开始调整“时机恰好”。
恰如林斯所言,经济转型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遇到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包括巴西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面临如何提升竞争力的挑战。为什么两位专家都更相信中国能实现目标呢?林斯给出的理由是,在很多国家,当改革走到关键阶段,就要动一些人的利益,结果就可能会陷入体制的僵局。有时明知是正确的道路,却因多党利益不同相互掣肘,动弹不得,甚至只能往后退。而“中国的政治体制为政策的推行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够有效地避免政策的反复,使国家和人民更好且更长远地受益”。
“中巴两国越走越近”
卡瓦略在谈到中国的政治优势时,特别强调了中国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能力。他说:“我去过南宁、北海、太仓等中小城市,这些城市都有很好的布局规划,环境优美,舒适宜居,交通便利。”在他看来,这些城市的变化既得益于规划所具有的长远性,也得益于政府实施规划的能力。
两位学者都谈到,中国经济转型将给巴中合作创造更多机会,除了在传统的能源、农产品等领域外,在制造业、食品加工、影视传媒和服务业等领域,也有很多新的合作机会。近期,接连传来中巴合作的利好消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价值35亿美元的融资协议。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巴西农业机构几天前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15—2016年度巴西大豆的出口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4800万吨,较前一年度增加4%,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强劲需求。此前,里约州交通局向外界展示了由中国北车制造的地铁车厢,明年将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和运动员乘坐中国制造的车厢前往奥运会主要场馆。巴西出口与投资促进局和巴中企业家委员会近日还联合发表报告称,巴西中小企业可考虑向中国出口中高档皮鞋或打造高档咖啡馆。
在卡瓦略看来,巴中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也有潜力。目前巴西的高科技产业正处于上升期,给中国技术和资金的进入提供了很多机会。尤其是在游戏、影视、传媒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不仅能达到经济上的双赢,也有利于增进文化交流和民间沟通。
在与卡瓦略教授交谈前,记者浏览了这家书店,书架上只有很少几本有关中国的书籍。当我们将这个细节告诉卡瓦略教授时,他笑着说,他相信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将与巴西越走越近。中外文化融合互鉴的巨大潜力,也一定会随着中国的软实力不断增强而迸发出来。“过段时间,假如你有机会再次走进这家书店,或许会看到我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将告诉巴西读者,中国是怎么走过这段非凡的改革历程的。”
(人民日报里约热内卢4月6日电 丁 刚 索泓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