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出海":试水马可波罗计划 扫脸支付打响知名度
- 发布时间:2015-03-31 07:2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3月15日,阿里旗下的天猫、支付宝、阿里云三块业务出现在CeBIT的展台上,仿佛阿里征战海外的“三驾马车”。在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制约,而阿里云在海外的发展是否会遭受对等的待遇不得而知。
阿里“出海”:试水马可波罗计划、刷脸支付与云服务,挑战巨大
扫脸支付(Smile to Pay)让阿里打响了在德国的知名度。3月15日,全球最知名的IT和通信产业盛会CeBIT在德国开幕。很快,国内的微信朋友圈被马云在开幕式上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及中国副总理马凯演示这一技术的画面刷屏了。
在本届博览会最中央的6号展区的主宾位置,阿里展示了天猫、支付宝和阿里云三部分业务,在这个带着几分科幻色彩的开幕秀之后,支付宝展台前,总是有参会人员排队体验扫脸。
阿里出现在CeBIT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这并不令人意外。这家去年顶着“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的光环登陆纽交所的中国企业将2014年定义为全球化元年,并将全球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就在3月17日,身在欧洲的马云还与意大利总理伦齐会面,共同启动一个以马可·波罗冠名的计划,阿里将联手意大利最大的两家银行。
过去一年有余的时间里,马云和阿里正如何把触角伸向全球?走出国门的它们又遭遇了怎样的“水土不服”呢?
“三驾马车”
国际化不是新战略—最初的阿里巴巴就是服务全球的B2B网站。
2007年,阿里旗下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简称“阿里B2B公司”)在香港上市。阿里B2B公司最早从外贸业务起家,服务对象是国内外的企业客户,并且仅限于外贸信息展示,不涉及交易。
根据当时的招股说明书,在国际市场方面,截至2007年6月底,阿里B2B公司拥有注册用户362万,遍及200多个国家、地区。
2012年6月,阿里B2B公司退市。7月,阿里组建7大事业群,阿里B2B公司被一拆为二。阿里巴巴国际站信息平台及速卖通平台等业务被整合归入阿里国际业务事业群,成为1/7。
2013年初,阿里再度调整组织架构,7大事业群变身为25个事业部,B2B国际事业部和B2C国际事业部浮出水面,两者一起划归阿里集团副总裁吴敏芝管辖,但都只针对出口业务。
2014年1月,独立于25个事业部之外的阿里国际B2C事业部成立,负责人为吴倩。该部门的组建被很多人解读为阿里出海的重要一步。因为,这个“筐子”里几乎装入了阿里内部所有2C的国际业务—既有针对出口的速卖通,也有天猫国际和淘宝海外购两大进口平台。
“阿里的全球化从来不是到全世界争夺当地的消费者与资源,与当地商家竞争,而是帮助后者使用互联网技术触及全球消费者,让消费者买到过去买不到的产品。天猫国际在这当中扮演重要角色。”3月20日,负责阿里国际化业务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目前的全球化战略中,天猫国际的国际化进程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但天猫平台想要“货通全球”,首先需要支付系统的支持。
去年底,在杭州市与阿里集团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马云就指出,全球化会是阿里最重要的一个战场。未来,希望通过阿里聚集超过20亿的消费者,而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支付全球化—也就是在天猫平台,支付宝必须支持多币种同时交易。
这正是支付宝的全球化战略方向。3月19日,蚂蚁金服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邮件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面向全球的支付生态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渠道的全球打通和支付消费体验的优化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支付宝的海外战略都会围绕这两块内容进行布局。”
除了天猫和支付宝,阿里旗下另一块正在走出去的业务是阿里云。作为一款产品,阿里云并不像天猫和支付宝那样被消费者熟知,但它的重要性可以从这些案例中窥见。
譬如,扫脸支付由蚂蚁金服和Face++合作研发。这项技术需要后台处理大量来自面部的数据信息,包括分析结构、五官及肌肉等方面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由阿里云计算提供。
又如,去年“双十一”,整个阿里零售平台在前30分钟就迎来了4086万笔的交易高峰。这些订单中,95%都在阿里云聚石塔中完成,无一漏单。
“从技术特点上看,阿里云处理高并发和海量数据的能力出众。并且,这种能力经过了市场验证,不只是停留在测试环境中。”此次带领阿里云团队参加CeBIT的阿里云副总裁喻思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阿里云的海外布局是阿里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同电商、金融等业务互相协同推进。”喻思成说。
3月15日,阿里旗下的天猫、支付宝、阿里云三块业务出现在CeBIT的展台上,仿佛阿里征战海外的“三驾马车”。
“马可·波罗计划”
在“三驾马车”中,天猫国际是阿里的核心业务。
事实上,天猫国际开始被很多人关注始于去年的“双十一”。那是阿里第一次把国内的购物狂欢节扩展到全球,也是成立9个月的天猫国际首度参加如此规模的大促。
促销结束的第二天,阿里没有公布“双十一”期间海外区域的交易数据,但声称产生交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217个,并披露了诸如美国第二大零售商Costco一天卖出300吨坚果和蔓越莓干,狂赚2200万的故事。
去年年末,阿里首次披露天猫国际的经营数据。据称,这个平台自上线以来一直高速增长,11月份的成交额比上线第一个月足足增长10倍有余。彼时,入驻商家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00个海外品牌。
这并不意味天猫国际的发展一帆风顺。
“其实,很多品牌都非常愿意进入中国,甚至向董事会汇报的最重要的提议就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但同时,他们一则害怕中国的商业环境,包括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二则不愿花费巨资在华铺设供应链。”一名阿里小二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早在2013年7月,阿里便对外公布天猫国际的域名,但天猫国际直到2014年2月才正式上线。这半年多时间里,天猫国际的团队经历了艰难的全球招商。
“2015年,国际品牌和零售商进驻天猫将是一个最重要的景观。这其中既会有国际大牌、设计品牌,也会有全球知名的超市、大型百货公司。”阿里国际化业务的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天猫国际目前的方向之一是让更多品牌砍掉中间环节,直接触及消费者。
3月17日,意大利总理伦齐会见了因CeBIT来到欧洲的马云。这是两人两年来的第三次会面,而他们酝酿已久的“阳谋”—“马可·波罗计划”。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马可·波罗计划”其实是阿里和意大利最大的两家银行—裕信银行和联合圣保罗银行联合发起的一项帮助意大利中小企业融入电子商务生态的项目。
据介绍,意大利是中小企业之乡,但其中,“网商”的比例很低,只有10%。而这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意大利缺少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从平台、支付到物流都没有。
“裕信银行和联合圣保罗银行都是欧洲的顶级银行集团,不仅拥有金融业务,还具有强大的当地网络,他们的客户都是意大利的优质品牌。阿里会和这两家银行合作,在天猫国际上开设他们的旗舰店。同时,我们还会共建电商基础设施,帮助意大利的优质产品入驻天猫。”上述阿里人士表示。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马云的意图无非是要把意大利的优质商品,尤其是中国消费者长期受到价格歧视的大牌商品,以“欧洲价格”送上天猫国际。
“让品牌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这是天猫国际所乐见的。但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一方面是商家的谨慎,另一方面则是来自线下分销体系的阻力。”上述阿里人士认为,近日Chanel冲破阻力在中国内地降价,追求全球同价,这说明一些国际大牌开始意识到传统分销体系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天猫国际遇到的另一重困境源自不规范的同业竞争。据阿里方面的知情人士披露,目前,跨境电商很火,大量资金鱼贯而入,但很多人走购货模式,也就是自己买一批货,再通过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仓库进入国内。这种模式本质上钻了政策的漏洞,以跨境电商之名做传统贸易之事,但起效很快,会给竞争对手造成压力。
市场准入难题
天猫国际用“与欧洲同价”震惊了中国人,支付宝则用扫脸支付惊艳了全世界。
“在支付行业,国内外都有一个共识—数字密码将死,生物识别技术将取而代之。而相比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更容易大规模推广,因为,几乎所有用户都可以零成本参与。”3月19日,蚂蚁金服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专注于人脸识别技术研发的Face++成立于2012年。在全世界最权威的人脸识别评测系统LFW中,Face++以略高于Facebook的人脸识别率,获得世界第一。
而人脸识别由实验室进入商用,尤其在金融领域,一大技术难题就是如何防止伪造。对此,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其研究了基于场景的活体监测,能够有效防止利用人脸照片或人脸视频蒙混过关的情况。
至于用户的隐私问题,蚂蚁金服方面则表示,他们研究的一种特有的“脱敏”技术,可以将照片模糊成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图像。
“以扫脸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是支付技术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希望向世界展示这项技术,同时,也呼唤更多生态伙伴加入到推动该技术发展的队伍中来。”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蚂蚁金服研究扫脸支付主要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技术储备,何时投入商用暂无时间表。
某种程度上,扫脸支付是支付宝为优化支付消费体验而做的探索。而目前,支付宝的海外布局主要围绕资金渠道的全球打通以及支付消费体验的优化两方面展开。
去年10月,在蚂蚁金服分享日活动上,据国际业务副总裁彭翼捷介绍,支付宝当时在海外的用户规模达到1785万,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蚂蚁金服取得较快的业务进展,提供的服务包括旅游预订、交通、购物、退税、一体化体验等。
譬如,今年春节去韩国扫货的中国游客就发现,仁川机场的退税点设置了支付宝专柜,还有专人帮助游客通过支付宝退税。而从2014年7月推出退税服务以来,支付宝目前的退税服务范围囊括了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士8个国家。
“目前,我们一方面加速布局移动支付全球化,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完善海淘服务体系及退税服务范围。接下来会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以及海外直购覆盖范围上做深度拓展。”上述蚂蚁金服人士表示。
据其介绍,支付宝的海外拓展目前面临市场准入方面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金融是一个敏感的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金融的理解和监管不同。而支付宝想要进入当地市场,首先必须与监管层面进行大量沟通,让他们理解第三方支付这种创新。同时,我们也要不断理解和适应他们的法规。”
去年1月,支付宝曾与台湾统一阪急百货谈定合作。统一阪急百货台北店接入支付宝系统后,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当面付”功能付款。
但很快,统一阪急百货被台湾金管会警告。后者认为支付宝违反“电子票据管理条例”,属刑事责任;而统一阪急百货若与违法业者合作,也有刑事共犯嫌疑。
不过,去年底,台湾地区“立法院”初审通过了第三方支付专法。今年上半年,当地监管部门可能会放开这块市场。
“在被允许进入当地市场的前提下,资金渠道的接入是第二个难题。与银行直连是一个需要培养的漫长过程。我们现在主要采取两种方式,除了与银行直连,还寻求与当地或国际上影响力较大、资金渠道铺得较广的一些组织或机构合作。”上述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表示。
“技术帝”试航出海
与电商和金融相比,阿里的第三块业务阿里云很多时候都站在幕后,至今令人陌生。
在成立之初,阿里云其实只是阿里集团内部的技术基础设施。但经过扩张之后,其开始向国内中小型互联网企业提供处理及存储空间的租赁服务。
目前,阿里云在国内拥有客户140万,其中包括12个省(直辖市)级政府用户。甚至,有“政采风向标”之称的中央政府采购网也在一年前跑上了阿里云。
而根据IDC近期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追踪研究》(China Public Cloud Services Tracker,2014H1),阿里云以22.8%的市场份额首次登顶IaaS服务市场,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的亚马逊AWS名列第五。
当亚马逊AWS入华,阿里云则开始进军海外。今年3月,阿里云位于美国硅谷的首个海外数据中心投入试运营。这意味着,其将在云计算的发源地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正面交锋。
而得益于阿里云的扩张,国内用户如今只要通过阿里云官网,再点几下鼠标,就能在中国本地实现位于美国的网站及移动应用的部署,不需再租用海外部署服务器。
这些只是开端。下一步,阿里云还将在北美、欧洲、日本、中东等地选址建立数据中心。
不止如此,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研究层面,去年,阿里在全球招揽了包括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统计系终身教授漆远等人在内的多位顶尖计算机科学家,在美国硅谷、西雅图、北京、杭州等地组建前瞻性研究机构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Technologies)。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云计算为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提供了工具和技术。但现在,对于大数据是什么,我们还没有定论,IDST的使命之一就是定义这个不确定性。”喻思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其介绍,IDST会分布式推进包括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移动搜索、多媒体识别等在内的多项前瞻性研究。一些技术成果将会通过阿里云平台向用户分享。
“全球互联是一个趋势。很多海外企业到中国谋求发展,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阿里云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需要为‘走进来’和‘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统一部署的云计算资源支撑。”喻思成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阿里云为何要走出去。
“公共云计算随着发展会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生态平台。我们很难想象,作为一家公共云计算的厂商却只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价值。” 喻思成说。
马云对阿里云走出国门颇有信心。在《阿里巴巴正传》一书中,他认为阿里最大的优势就是云计算,而阿里云的优势在于“虽然亚马逊开放,但技术不如我们,谷歌技术比我们强,但开放不如我们”。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国产云服务的出口前景。在他们看来,进入美国云服务市场,阿里要直面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三大公司的围剿。而与11岁的亚马逊AWS相比,6岁的阿里云不具备挑战实力。其次,在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制约,而阿里云在海外的发展是否会遭受对等的待遇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