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交易大厅隐现“老人社区” 炒股为寻找赚钱的成就感

  • 发布时间:2015-03-30 14:34:41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也许是压抑已久,A股市场近半年的表现让人难以挪开目光。在3600点的红火背后,散户股民的力量,不可小觑。

  股民之中,有这样一支“特种部队”:他们满头银发,有钱有闲;他们或信奉价值投资,或追逐内幕消息;他们活跃在证券交易大厅,也在家中默默研究。

  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银发股民。

  这里是隐现的“老人社区”

  “即便一天没操作,仍能聊得尽兴”

  清晨8点20分,85岁的王老先生拎着手提袋,走进位于东二环的中信建投证券营业部。此时距离9点30分开市,还有一个多小时。营业大厅的休息区,已有几位老人在轻声聊天,看到王先生走近,一位老人开了腔:“呦,老首长来了。”

  “小点儿声,人家还在开会呢。”环顾下四周,王先生挑了个僻静的座位,大厅另一头的交易区内,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正在举行晨会:“人家让进来休息就不错了,你们别嚷嚷。”

  8点40分,几声“加油、加油”传来,王先生站起身,招呼几位老伙伴,“得了,人家开完会了,咱们过去吧。”

  在交易区挑了个居中的座位,王先生从手提袋拿出一盒牛奶,外加一块“萨其马”,这是他今天的早点,“我家住北四环,得坐公交车过来。早上来不及吃饭,都是来这吃。”

  这样的生活节奏,王先生已坚持了17年。

  初来证券交易厅,是1998年,王先生因购买基金,开始接触股票。那时的交易主要“靠嘴”,交易厅中,能听到交易员“XXX,3块7毛5”的报价声,王先生与其他股民则手写申请单买卖——一式三联的申请单每份一块钱:“那时候交易大厅人很多,常常单子填完还得排队,股价一变,又得改单子。”

  “炒股这么多年,谁要是跟你说他从不赔钱,保准在骗人。”彼时的股市,正经历印花税税率调整等政策阵痛,自1997年5月始,上证指数从1510点跌至1047点,整整用了两年时间。更大的波澜,于2001年开始,“998”的低点至今被所有人铭记,连年阴跌让投资者丧失了对投资市场的信心,交易大厅门可罗雀,股友走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王先生却选择坚持:“炒股的心态要放平,不是一朝一夕挣多少钱。再说挣钱有什么用,我孩子都退休了。”

  坚持的动机,还在于交易大厅的另一层含义——与其说这里是银发股民的操作地,不如说这里是隐现的“老人社区”——王先生的身旁,总聚集着三三两两的老股民,往日里他们称兄道弟,插科打诨,即便一天没有操作,仍能聊得尽兴:“炒股能锻炼头脑,来这里又可以与人交流,在家行吗?天天门口晒太阳,没多久人就傻了。”

  “这段时间股市火了,有些年轻人来开户,想赚钱,这种想法最要不得。”王先生口中的“年轻人”,其实是五六十岁的中年股民,在他看来,股市火热时入市的新手,最容易被行情误导。2007年股市大跌,王先生曾目睹两位老人因投资失败,晕倒在交易大厅门前:“刚入市赚了一点儿钱,就觉得自己行,炒股挺容易。被庄家收割的,都是这样的人。如果是这样的心态,我建议还是不要来股市。”

  中年入市久经沙场

  “如今还得常备药丸”

  手指在屏幕上滑滑点点,杨先生十分娴熟地操作着手机炒股软件:“微信、QQ什么的还不太会用呢,这玩意儿倒学得挺快。”

  现年70岁的杨先生,股龄已经超过了20年,最初“涉股”是在1994年,第一只股票是“王府井”,由于中签,杨先生也算“入了行”。谈起原因,杨先生表示想法其实比较单纯:“就觉得干这个能挣钱,也没考虑过风险什么的。”

  20年的时间,杨先生经历了股市的潮涨潮落:“最开始比较激进,投的钱占积蓄的八九成左右,2008年股市崩盘亏了不少,后来就理智了一些。”

  现如今,炒股已经成为了杨先生周一到周五每天的功课:“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一点到三点,每天守着电脑四小时。”

  杨先生承认,炒股真的能让人上瘾,可家中人却对他炒股的爱好并不满意。每次炒股时,杨先生都喜欢在旁边放着电视里的财经节目,老伴不爱看,总是要换台:“我只能趁她出去买菜的时候拨回来一小会儿。”杨先生的女儿,也时常规劝父亲找点别的事情做,对此,杨先生颇为无奈:“真没别的爱好。”

  谈起炒股吸引他的原因,杨先生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当然是赚钱,第二是感觉能用上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炒股也让杨先生结识了一些股友。只不过和股友的交往,不一定都是好聚好散,有时也会产生摩擦:“以前有个挺好的朋友,他因为忙别的事,把股票托我打理,有段时间我给弄赔了,他真就当街冲我嚷嚷。”即使后来杨先生弥补了他的损失,两人间的矛盾却再也无法消除。

  近期的股市越来越火,又有不少老年人动了炒股的念头,杨先生对此的态度比较谨慎:“我不建议年纪大的人现在才入门。老人易受鼓动,有时候超市门口坐着一排‘金融顾问’,我因为有炒股的经验,感觉他们说得挺不靠谱的,但还真有老年人在那儿听得很仔细。而且老人承受不了大动荡,像我是从中年时候开始炒的,也算锻炼了不少回了,现在还是得常备药丸,更别提现在才开始炒的新手了。”

  赚钱的成就感

  “退休后就难找了”

  与动辄炒股十数年的老股民相比,72岁的陈先生自称“小股民”,2011年底入市的他,满打满算,股龄也仅有3年挂零。

  没去过交易大厅,没有与同龄股民交流的经历,平日里只在家中用电脑交易,陈先生与许多银发股民共通的也许只有一点——动机。因喜爱财经新闻加入股市的陈先生,炒股只为排遣寂寞。

  “退休前我就关心时事,退休后爱四处走走,这两年腿脚不好了,我就想我能干点儿什么呢?想来想去就想到炒股上来了。”2011年,A股市场充斥着“跌跌不休”的抱怨与无奈,陈先生却看出了机会:“我总觉得股市不能一直如此下去,大家都失望,但国家大方向是要扶植股市,机会就来了。”

  毕竟是小试牛刀,陈先生入市并没有动“棺材本儿”,六万的投入,不到两年的退休金:“当时的想法是就算都赔了,我也承受得了。”

  让陈先生始料未及的是,真金白银的参与,与纸上谈兵的演练有不小差别,入市第一个月,他赔进去一万元左右:“主要问题是拿不住,赔了就想跑。阴跌的行情像钝刀子割肉,割你几天就忍不住了。”

  “这时候我就主动调整心态,入市不是为了玩儿吗?那么在乎干什么?天天嘱咐自己,选股票前多看,买了之后少看。”那一段时间,陈先生从书店搬回不少炒股书籍,从股神传记到K线分析,足足看了有大半年时间,到2012年底,他终于把赔掉的一万赚了回来:“说老实话,赚钱的时候很有成就感。很多老人炒股,我觉得就图这个,这种成就感在退休后就难找了。”

  “有人说老人不适合炒股,这种一刀切的说法没道理,巴菲特比我岁数还大呢。”2014年底,回升的股市让陈先生有了更大的信心,“社会经验、政策解读,老人有独特的优势,关键在于度的掌握,劝老少爷们儿都记住一句,咱们炒股是玩儿,不是拼。”

  主笔 吴楠 实习生 莫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