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三十年锲而不舍 三十载砥砺奋进 金昌探索出一条西部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色之路

  • 发布时间:2015-03-30 05:29:58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三十年锲而不舍 三十载砥砺奋进

  金昌探索出一条西部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色之路

  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

  金昌市自1985年提出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场接力赛、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来传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化民”理念,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使创建过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探索出了一条西部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色之路。今年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金昌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甘肃省国家级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坚持创建惠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多年来,金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将“创建”融入为民、利民的具体行动,营造了滋养城市文明的良好环境。一是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围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现代金昌的奋斗目标,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更加注重调整结构和提质增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平衡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色金属行业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5.64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91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247.16亿元,增长2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4亿元,增长12.63%;大口径财政收入48.5亿元,增长3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9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60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00元,增长11.7%。二是协调推进民生事业。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和普惠、均等的原则,下功夫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就业方面,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向“零就业”家庭和低保人群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2%。教育方面,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农村中小学63所,全市农村中学全部建有教学楼、食堂和学生公寓,全市教育继续向均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卫生方面,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75%的乡镇新建了高标准计生服务所,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文化方面,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支撑,以“文化兴市、创建惠民”为主题,分片规划建设了公共文化服务区、文体活动区、老年康体区、广场展演区,实现了城市社区10分钟(800米)文体活动圈和农村公共文化一公里辐射半径的目标,2013年11月正式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保障方面,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医保、社会救助、养老统一标准,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市8个乡镇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三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后建成金川公园、北部防护林、金水湖景区、国家矿山公园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1%,绿地覆盖率37.4%,人均公园绿地19.7平方米,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立足打造“紫金花城”,加快建设以熏衣草为主的紫金花卉基地,城市品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在中科院发布的2013年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金昌进入全国宜居城市100强,名列甘肃首位。

  坚持多方联动,共建共享文明成果

  在创建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型工业城市的客观实际,坚持城乡、地企、军民共建,营造了共建共享文明的浓厚氛围。一是突出城乡共建。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探索构建城乡文明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出台文明单位一对一帮扶农村的相关政策,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所有行政村都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所有乡镇、行政村建成了客运站(点),所有乡镇都建有文化健身休闲广场,所有乡镇卫生院建起了门诊大楼。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评出八星级以上文明户共10512户。制定下发了农村、城市社区孝老敬老“红黑榜”评选管理办法,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爱老、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家风家训”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勤劳节俭、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突出地企联动。金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企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金川集团公司、八冶建设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支持城市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支持新农村建设、文明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突出军民共育。金昌已经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地方党委、政府倾情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近几年共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部队训练场地及营房建设;军转干部安置率、城镇退役士兵接收率、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增长率、驻金部队官兵子女入学优惠率等七个方面的优抚政策落实率达到100%。驻金部队全力支援地方建设,在抢险救灾、生态建设、双联工作等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形成了双拥双促进、共建共繁荣的良好局面。

  坚持精神引领,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文明办“七个突出”工作重点,秉承“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的理念,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开展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人。精心设计载体,实施“24”字人知人晓工程,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和乡村舞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秧歌、小曲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制作了印制“24字”内容的温纸杯、围裙、手提袋等温馨提示物,免费赠送给广大市民;制作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张贴画、宣传板和公益广告,在全市各楼栋、商铺张贴,使“24字”基本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市区昌华巷建立了“道德街”,制作了100块宣传展板,集中宣传道德模范事迹等内容,引导人们崇德向善。二是用文明礼仪知识教育人。依托各级讲师团,每年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宣讲报告100多场次。着眼于规范人们一言一行,精心组织设计并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四大文明行动”,参与人数达60多万人次,全市市民人均参加1.5次。组织编印市民文明手册发放到户,引导广大市民“做文明有礼金昌人”。按照“传递文明、引领风尚”的目标,以“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为重点,在全市各媒体及市区繁华地段、主次干道设置了共20多类3万多块“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让广大市民时时受到心灵的洗涤和道德的熏陶。三是用道德实践活动培育人。持续开展“金昌好人”“最美金昌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将道德模范事迹改编为歌舞剧进行巡讲巡演,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累计开展巡讲巡演活动20余场;整合各类资源,给予道德模范崇高的社会礼遇,全市上下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营造了“树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在全市建立了220个基层道德讲堂和3个市、县、区道德讲堂总堂,根据行业特点和人群特点,创新活动主题和内容,目前已开展活动近万场次,受众达5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全民的道德素养。通过组建微博群、博客圈、微信群等开展文明传播及创建文明城市讨论交流,参与人数达20多万人次。

  坚持创新载体,扩大创建覆盖范围

  一是以“共筑诚信、德润金昌”为主题,着力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在加强政府自身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社会各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金融系统、司法系统已建立了内部信息服务平台。出台了《关于推进金昌市征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金昌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诚信量化分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各行业从业行为。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诚实劳动、诚信经营”系列创建活动,并建立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以党团员带头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重点,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金昌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制定了《金昌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金昌市志愿者星级评定办法》和志愿服务需求对接、注册登记等十项制度,开通了志愿服务专题网站和志愿者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志愿者网上注册、管理和需求对接;积极构建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工作机制,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万名干部进社区“三进三帮”活动,即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帮助社区开展宣讲、传唱活动,使“24字”基本内容入楼栋、进家庭,广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意义,切实提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志愿服务进社区,帮助社区开展便民利民、邻里守望和环境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全民创建文明城市的参与率;文明礼仪进社区,帮助社区查找、整改薄弱环节市民中的不文明行为,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提高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支持率。三是以“金种子”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群团工作、家庭教育等“十条工作线”,完善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突出以德育人,大力实施青少年品德教育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 全市有56所学校建成了“绿色学校”、72所学校建成了“安全文明学校”。坚持开展“金昌好少年大拇指传递”和孝亲敬老“六个一”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四是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全市90%以上的各级各类集体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区)级文明单位(行业),94%的社区建成县(区)级以上文明社区,86%的村镇建成县(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夯实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基础。在自测评中,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支持率达到96.5%。

  坚持靠实责任,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在传承中创新,探索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地级领导包抓重点工作,建立了强力推进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每年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每年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长靠前指挥,亲自动员部署。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创建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建立地级干部包片、县级干部包抓工作的运行机制,做到了一项重点工作一个地级领导包抓、一个牵头单位、一个责任人、一套班子,有效保障了创建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出台管理办法,规范文明创建措施,提供了深化创建工作的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保障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抓常、抓细、抓实,建立工作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陆续出台了《金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评奖惩办法》《金昌市文明单位(集体)动态管理办法》,不断修订完善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发布实施《金昌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金昌市餐饮服务单位文明餐桌管理办法》《金昌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管理办法》,使创建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四化”的轨道。三是细化分解创建任务,强化督促检查指导,形成了创建工作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市上每年将创建各项任务分解到县、区和相关责任单位,由市委领导与36个责任单位签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对重点区域创建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交办单”进行限期整改,确保创建工作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