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贫穷到富足的历史白描

  • 发布时间:2015-03-25 01:00: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明杰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这不只是一部大书,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美国决定性的40年出色而引人注目的人物素描。《光荣与梦想》问世多年以后,近期由中信出版社再度呈现,让人读之依然动容。

  安那考斯迪亚河彼岸,“补偿金大军”揭竿而起,涌向宾夕法尼亚大道,一段历史铺陈开来。40年后,大幕降落时,麦迪逊广场花园上人声鼎沸,就体育竞赛前是否应该播放《星条旗》而争吵不休。纷纷攘攘,几度沉浮,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曼彻斯特笔下,历史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时代的画卷铺展开,我们看到胡佛穿上他的高脚鞋和赛璐珞领走向人群、罗斯福站在敞篷车上挥舞着他的毡帽、杜鲁门在参议院会议上偷偷给母亲和妹妹写着信、艾森豪威尔按照承诺抵达朝鲜半岛、肯尼迪在接受民主党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喊出“新边疆”、尼克松在中国的人民大会堂欣赏着《红色娘子军》……那一边,两组研究原子弹的技术人员在芝加哥如火如荼地创造着历史,只相邻三个街区却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这个角落里,麦卡锡在陆军听证会上拼命喊着“主席先生,主席先生”……曼彻斯特没有对人、事、物的苍白陈述,没有重要时间节点的堆砌,场景宏大又细致入微,这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活生生的记忆。

  正因鲜活,才尽显艰辛。1932—1972年,正是在这40年里,美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以富足著称的世界强国,也曾经历贫寒饥饿、迷茫困顿。

  退伍军人在帐篷中驻扎,只为拿到应得的补偿金;牛顿·贝当在《纽约时报》上写下“国家不安定,人民就难以安稳”;50万大学生拒绝入伍;各行各业罢工此起彼伏。政府在满目疮痍中艰难前行,新政推行举步维艰时,新政派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约翰逊将军也借酒消愁,沉溺于女秘书的美色中聊以自慰。

  双重灾难的堆叠会制造出更惊人的混乱,比如水星剧团。听众智商与情商上的不甚成熟,加之“大萧条”带来的心理恐惧,终于酿就了广播传媒史上那出火星人闹剧。当威尔斯与观众亲切道别时,面对满城失声痛哭的人民,市长已怒不可遏。“祸不单行”并非中国谚语独有,当美国三四十年代的天灾与人祸并存时,似乎她的人民也再难唱起那首《上帝保佑美国》。20世纪30年代中期,混乱刚刚有所缓和,各大河流一度泛滥成灾,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沙化。农业部副部长也只得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1934年,降水稀少,灾害严重”。到了30年代末,美国气象学家所使用的测量仪还停留在16、17世纪气压表的水平,终于,连续降雨四天四夜后,飓风席卷而来,哀鸿遍野。

  这就是美国曾经的跌宕与艰难。然而,读罢此书,留在人们心中的却不是对天灾人祸的唏嘘,反是惊叹——仅仅40年,美国实现了从贫苦走向繁荣与强大。

  《光荣与梦想》所述之初,正值经济大萧条,胡佛甩甩手留下了一个百废待兴的美国。当时美国全国不少于1500万人口失业,近28%男女老少没有收入,其中还不包括1100万忍饥挨饿的农户,麋鹿会计划建造的11层大楼,大梁裸露着竖立了34年。其时的美国何谈财富,能配得上这个名词的,恐怕只有那本名为“财富”的杂志了。也正是这本杂志,将“大萧条”时期约200万无家可归的美国人称为“流浪人口”。就在这时,罗斯福带着他“救济、复兴、改革”的新政而来。在就职典礼上,罗斯福不被掌声所扰,信念坚定地说“相信我们唯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他着手整顿银行、复兴工业、兴建公共工程、搞社保、发救济,更以“炉边谈话”的形式鼓励人民走出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10年,尽管最终被迫将尚未痊愈的美国移交给“外科医生”,但对拯救美国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之后,无论杜鲁门外交政策的转变、艾森豪威尔的经济援助还是尼克松竭力维护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罗斯福新政都是举世公认的根基。终于,美国成为唯一一个在战争年代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也在空间竞赛中第一个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美国“光荣与梦想”的历史足以激起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共鸣。何谓光荣?对传统精神的坚持,不畏贫穷、不畏困难、迎接变化。伴着坚守、毅力、信念,芝加哥教师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拦过路车坚持上班,凯泽在美国加入“二战”10个月后就实现了打好龙骨24天便造出自由级万吨货轮,霍尔沃森中尉在柏林补给行动中发起了为封锁区的孩子空投圣诞礼物的壮举。何谓梦想?罢工者用木棍死守工厂门,数九寒天在厂区结冰的路面上滑冰嬉戏;推导核反应原理的报告厅,大门敞开着……这是对自由的追求。

  然而,在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心中,“光荣与梦想”就像那如幻影的灵光,如今已经不知所踪,烟消云散。书末章冠名“自尊丧尽”,尤见作者的疾首痛心。只可惜,风雨飘摇40载,繁华四起之时,荣光不再。透过字里行间,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所言之耻辱:对待日裔美国人的不公、麦卡锡当选参议员、美莱村的残暴行径等。此时,作者的悲痛无以复加,只能追忆往昔,引用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小说末尾句收束全书,“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如今,令美国骄傲的“光荣与梦想”哪儿去了?犹记得埃莉诺·罗斯福在总统死后写给远在战舰上的孩子们的话:“他恪尽职守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也正是他希望你们能够做到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