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随县农民到柬埔寨种田7.5万亩

  • 发布时间:2015-03-20 15:31:1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鲍亚忠 江开军

  “那里种田大有商机,去年种2550亩,今年扩大到7.5万亩。”昨日,随县种粮大户、40岁的肖保新和他的五六个伙伴坐在一起,商量近期再出发去柬埔寨种水稻。

  东南亚国家柬埔寨,版图面积与我省差不多,1993年才进入和平发展时期,是目前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出国种田,与国内有什么区别?商机到底有多大?又有着怎样的风险?

  气候好成本也低

  “去柬埔寨种田,缘于一次偶然机遇。”肖保新说。他是随县农鑫粮食生产联合社成员,在随县种田3600亩。

  去年3月,柬埔寨佳禾农业公司有意在我省聘一名基层水稻专家,经联系,农鑫联合社63岁的监事长李冠军赴柬担任佳禾公司技术总监。

  18日,记者联系到还在柬埔寨工作的李冠军,他说:“柬埔寨农业水平和我们上世纪70年代差不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

  如今,柬埔寨种水稻还是用牛耕、撒播、刀割、牛车拉,因杂草丛生,水稻亩产仅300斤至500斤。“那里土地资源丰富,平原广袤,非常适合机械化种水稻。”李冠军打听到,柬埔寨土地私有,以每亩130斤左右稻谷的价格,能租到很好的土地,民工工资换算成人民币每月1200元左右。

  更让李冠军惊喜的是,柬埔寨常年气温高,温差小,光照好,雨量充沛,种水稻不受季节限制,几乎每天都能播种。这样,水稻生产可以流水线作业,机械使用率极高,一块田一年可种三茬。

  消息传回来,肖保新立马带人去实地考察。去年10月,他们委托佳禾公司代理,在贡布省租地2550亩,从武汉购买旋耕机等设备,当月开始种植。

  将当地产量翻番

  “按中国模式在柬埔寨种水稻,最缺懂技术的人手。”李冠军说,柬埔寨人种水稻很“粗放”,不少人把种子一撒就完事,收获时在草丛里割稻穗。

  除了国内的伙伴临时去帮忙,还得用当地人。“我们认为简单的技术,也要反复教。”李冠军长期聘用3名当地民工,语言不通,得手把手地教他们拌种、育秧、施药。

  因效率太低,联合社商议后拿出他们的“绝招”——旱直播。这是随县农民在4年干旱中自创的种稻技术,像种麦子一样,用条播机把稻种直接播在旱地里,旋耕、播种、施肥一次完成,省去了育秧、插秧环节,两台机械每天种100亩以上,秧苗长到一筷子高再灌水。

  柬埔寨的稻种是“循环种”,相当于中国以前的常规稻,米质优、产量低。去年,李冠军带去10斤杂交稻种,试种了两批。

  后期管理上,李冠军更注重除草、施肥、灌水,对试验田尤为关照。“我们种的水稻亩产700多斤,比原来翻了一番,杂交稻亩产1200多斤呢!”电话中传来李冠军自豪的声音,“不光当地老百姓来看,柬埔寨几个省的官员也来了,还有其他国家的人来考察。”

  卖粮难亟待解决

  形势喜人,农鑫联合社今年将租种面积扩大到7.5万亩。他们计划增加收割机、烘干机等设备,利用柬埔寨自然优势,实现全程机械化流水线作业。

  据了解,柬埔寨版图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与我省相当,可耕地面积630万公顷,人口约1440万,人均耕地6.5亩。人口少、耕地多,多余的粮食一般出口。“最大的问题是卖粮难。”肖保新说,当地政府不像中国保护价收购粮食,一斤稻谷在柬埔寨卖不到一元人民币。

  因为没有粮食进出口资质,农鑫联合社目前按订单卖给佳禾公司,“但这不是长远之计,7.5万亩水稻种出来,卖不出好价就是最大的风险。”肖保新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计划将粮食卖给柬埔寨或者国内的粮食出口公司,同时自己申请办理粮食进出口资质,“社员们更倾向将粮食卖回国来,既能卖个好价钱,又能充实国家的‘米袋子’。”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