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车”市场需要监管,更需要因势利导

  • 发布时间:2015-03-20 03:34:02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聚焦杭城专车服务市场③

  “专车”市场需要监管,更需要因势利导

  杭州运管已查处非法营运“专车”14例,约谈平台方12次

  □本报记者 金梁/文 陈骁/图

  手机一按,“专车”上门接送,这自然让乘客自在畅快。

  近日,本报记者从体验“专车司机”开始,到采访平台方Uber公司,发现私家车变身“专车”仅是一步之遥。之后,记者聚焦整个“专车”服务市场,发现了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有问题并不代表一定要反对。对于“专车”这样的新生事物,连交通部也觉得是创新服务的好样本,但前提是健康、公平、安全的“专车”,而非留有种种隐患的“黑车”。

  就“专车”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杭州市运管、工商、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私家车做“专车”的问题上,杭州的查处一直是不遗余力。

  采访中,记者深感,“专车”不“专”的问题越滚越大,不仅因为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且“问题专车”的隐蔽性,也让职能部门管理、查处的难度加大。

  披着“专车”马甲的私家车上路接客,会被相关部门查处吗?

  记者昨日联系了杭州市运管局获悉,早在去年10月杭州就查处了首例非法营运“专车”。

  据介绍,杭州市运管局西湖管理处在汽车西站巡查时,发现两个乘客从一辆卡罗拉轿车下车。驾驶员称自己是某租赁公司员工,驾驶的是一辆租赁车辆,自己提供的是代驾服务。最后查实对方车辆实际所有人是其妻子,并非租赁车辆,最后驾驶员被处以1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像这样的案例,从去年10月至今,一共查处了14例,其中处罚到位的有12辆,各处以1万元的罚款。另外,还暂扣2辆私家车。”杭州市运管局法规处处长何广云对记者说。

  对于查处情况,何广云坦言:“(问题‘专车’)监督查处难度不小。”

  他说,查处非法运营“专车”过程中存在三个难:首先是鉴别难,要在杭城几万辆“专车”中区别出哪辆是私家车不容易;其次是取证难,驾驶员服务态度好,乘客也接受“专车”这种新服务,即使被查到存在问题也难取证,此外“专车”的数据掌握在平台方,平台方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给相关部门监督;最后是“专车”市场难控,相关部门曾对“专车”平台方提出过“清私家车存量,严控增量”的要求,但事实上“专车”市场竞争激烈,平台方常常被市场所主导,一家平台控制不让私家车进入,这些私家车就一股脑儿跑到另外一家平台去了。

  “以Uber为例,去年我们曾约谈过他们,Uber的几名负责人从美国芝加哥等地飞过来,约谈中对方承诺肯定会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如今,媒体报道了一些他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后续肯定会跟进。” 何广云说。

  黑车?个人拼车?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出租车?

  自诞生之日起,对“专车”服务的争议就未曾停止,即使在它的“原产地”美国。这个新生事物游离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之外,身份模糊,性质不明。

  然而,“专车”的消费需求却在短时间内就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上班族们的手机上,多少都有一款专车软件。

  在晚高峰时段,在人流集中的商圈或者偏僻的景区享受过专车服务的人,与长久以来饱受打车难、停车难之苦的境况相比较,很容易得出“专车真好”的结论。何况还有背后的平台公司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不惜烧钱补贴。眼下,坐专车的花费甚至比打出租车更便宜。乘客省了钱,高兴;司机挣得多,也高兴。

  自“互联网思维”渗透到出租车领域后,这个以往铁板一块的领域出现了裂变。先是打车软件,让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地更顺利地“找”到了彼此。去年此时的打车补贴大战,不少出租车司机至今仍津津乐道。

  长久以来,出租车行业都是特许经营模式。出租车的数量由管理部门决定。然而,在这个体制中,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没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专车”服务的出现,“吹皱一池春水”,直接触动了出租车行业的现有利益格局。作为急速发展的新事物,“专车”服务确实也存在问题。从本报记者的亲历中不难发现,隐患其实不少。

  “专车”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并非没有看到。对“专车”这个新生事物,管理部门的态度相当谨慎。当前,力求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谋求国家层面制定行业管理规定。而各种安全风险,更多需要靠各平台公司自行把控。

  交通部曾有一句“定论”:私家车不能做“专车”。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在路上开行的“专车”就是私家车。是一禁了之还是有序引导?这考验管理者的智慧。而专车的管理规范如果不与出租车改革配套实行,“打车难”的现状就很难改变。

  “专车”前方的,究竟是红灯还是绿灯呢?

  已查处非法运营的“专车”14例,监管难度不小

  对于“专车”所引发打车市场的乱象,运管局方面表示早已在关注,并在去年已经做了不少努力。“在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之前,我们也有权利保障道路安全。”

  何广云说,关于“专车”,他们在去年做了很多调研和约谈平台方的工作。“去年和快的、滴滴、Uber、易到、神州5家做专车的平台,一共约谈了12次,有上门去谈的,也有约过来谈的,尤其在保险等风险提示方面,对企业提出了很多要求。”

  前不久滴滴快出台的首个互联网专车服务标准(详见今日早报3月18日A14版),多少和运管部门不停地与他们约谈有关系。

  对于这个互联网专车服务标准,何广云认为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专车”的定性问题,什么类型的车辆允许成为“专车”,没有一个界定。

  “‘专车’行业,从空白到企业出台服务标准,这是一种进步,然后,逐渐从企业标准变成行业标准,我也更期待相关法规能尽快出台。”

  那么,乘客在乘坐“专车”时,遇到疑似私家车,是否也能一起监督一下,通过用户自发行为从而推动“专车”市场的自律?

  记者采访了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租赁处处长黄文伟。他告诉记者,一些私家车主从事“专车”服务过程,自称挂靠租赁公司,其实未必合法。“被挂靠的租赁公司要具备汽车租赁经营备案资格,从事‘专车’服务的车辆也要去车管部门进行备案。”

  对于这两个必须同时具备的备案资格,普通乘客是否能查询到呢?

  黄文伟告诉记者,打开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的官网,其中有一个租赁公众服务平台,最下面就有一栏是所有杭州市已经备过案的租赁企业,点击其中一家进入后,可输入你所乘坐的“专车”车牌,如果能查询到则代表该车允许进行租赁经营活动,如果查询不到,则表示该车没有备案,有“黑车”之嫌。

  另外,允许私家车变成“专车’,在第三方网络平台招揽私家车,“专车”平台方是否要负相关责任呢?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网络交易不是法外之地,第三方平台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自律和内部的监管。

  今年3月11日,国内首部规范网络交易的地方政府规章《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发布虚假商品、服务信息”属于严禁范围。

  杭州市工商局宣传与应急管理处处长蒋荣祥对记者表示,消费者如果遇到第三方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可以拨打12315投诉,但是,关于目前可能存在问题的“专车”平台,暂时未有相应的查处措施。

  运管12次约谈“专车”平台方,促服务标准出台

  “专车”是否靠谱,可上网查询有无备案

  [声音]

  “专车”开到了十字路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