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城市湿地公园之惑

  • 发布时间:2015-03-17 06:29:36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阅读

  在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出现不足10年,还没有成型的建设、管护经验。湿地公园进城,从建设初期的选址困难,到建成后定位模糊、管理压力大,在为城市带来绿色和生机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的困惑。

  靠城远点还是近点

  选址的困惑

  3月6日一早,什邡市退休职工梁言华就带着相机去了位于城东的21支渠湿地公园。趁着候鸟迁徙季节,他想多拍几张照片。谈起21支渠湿地公园,什邡市民都认为“这是个多好耍的地方”。

  早在2012年,什邡市就开始筹划在城区组建一个城市湿地公园。当时,三家设计单位给出了三个选址方案。经过多次讨论,选中了如今的方案,即沿着东支21渠,将南北长达1.9公里的渠道及沿线整合修葺,建成面积达645亩的湿地公园。

  什邡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选择现行方案,是因为公园建成后,将与什邡的医院、学校等形成配套。其他方案,最远的离主城区大约20公里,被否定了。如果选址太远,城市湿地这一称呼就名不副实,市民需要就近游乐休憩的场所。

  除了距离的远与近,城市湿地公园的另一个选址之困,在于自然禀赋。

  根据此前住建部和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文件,城市湿地公园必须要占地超过500亩,同时必须具有天然湿地类型。“天然湿地的形成必须要有特殊的条件。”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项目经理李明玖表示,要具备天然湿地类型,必须要有河、湖和滩涂。学界公认,稳定的水源对于湿地的发育、物种多样性的维持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水源保证湿地面积和水体更新;为物种生长提供空间,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水流带来的泥沙,保证湿地的发育。

  省水利厅、省水文局、省都江堰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什邡并不是资源丰沛的地区——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3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5%。21支渠的主要水源是都江堰人民渠和石亭江洛水段的前进渠取水枢纽,21支渠公园每年的生态用水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什邡每人省出25立方米的水。

  上述什邡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则表示,什邡市区贯通南北的筏子河,河道太窄,水流较快,在城区没有发育成集中连片的冲积扇,选址条件并不具备。

  是市政公园还是保护区

  身份的困惑

  “首先要弄清楚城市湿地公园是市政公园还是保护区的一种类型?”在重庆大学教授袁中兴看来,城市湿地公园如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于其定位不清、身份模糊。

  两种角色的背后,还涉及到管理部门和管理理念的变更。湿地进城之前,“娘家”一直是林业系统。由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客观存在,原本在乡下归属林业系统管理的湿地,进了城市之后归口园林系统管辖。目前,除成都、达州、广元外,其他市州林业和园林管理仍属不同部门,各说各话,各有各的打算。

  在没有进城之前,湿地公园作为保护区和公园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存在;进城之后,更强调对市民提供服务,保护职能大为弱化。袁中兴说,根据相关法规,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湿地,是未开发利用土地;而城市湿地公园多半选址在建设用地、农业用地之上。林业与园林部门基于土地性质的认知不一,在管理权限、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无法统一。

  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风景园林所所长杨保国说,相较于城市公园更多从“服务市民”着眼,传统意义上的湿地公园则显得灵活许多。“如果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不够,或者某一区域不够,多半会选择直接升级为保护区。”

  省住建厅风景园林处相关负责人说,城市湿地公园进城后,其服务功能大大提升,“建了就要对外开放,不然修建的意义在哪?”

  收费还是免费

  管理的困惑

  省住建厅风景园林管理处处长李根芽介绍,在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并无成型的建设、管护经验。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湿地公园而言,最现实的问题则是,如何控制人流量,保证湿地形态、生态系统的完整。面对与日俱增的生态压力,不少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方选择了不同的路径来控制客流量。

  邛海湿地公园则先行一步:2013年9月1日起,三期项目(邛海烟雨鹭洲湿地)正式对游客收费,外地游客为55元/人,西昌本地游客为10元/人。2014年12月,西昌市政府正式宣布:从2015年春节起,五期、六期也全部实施封闭收费管理,西昌市民平日10元/次、节假日20元/次。

  收费引发网友大面积吐槽。一个西昌当地论坛发起的网络调查,参与投票的1800多名网友中,反对邛海湿地公园门票涨价的超过了93%。西昌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杨军有苦难言:西昌前后花了30亿元,在今年初才荣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整个公园每年的管护成本就超过1300万元,不收门票的话,实在撑不下去。”作为目前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中最为脆弱的一环,如果不提价限制游客人数,“邛海之前的建设、修复和保护成果可能付之东流。”

  省住建厅和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则透露,我省正在着手探索对城市湿地公园和湿地本身进行补贴,“减少市政管理支出。”

  然而,这一做法并没有让城市湿地公园的管理者们安心。杨军坦言,补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为市民提供服务与维护生态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更为关键。

  无条件开放还是限制开放

  开放的困惑

  四川农业大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表示,目前城市湿地公园还面临一大困局,即不少城市为了追求“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往往实际效果与原先的初衷南辕北辙。”“生态产品非要走进去才能享受吗?”李明玖持同样观点。他认为,不少地区不顾自然条件的制约,动辄将湿地引入城市的做法并不可取。湿地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气候,提供生态产品。人造湿地,对于当地降雨、气温等气候影响不容小觑,而为了保障湿地景观削减生产、生活用水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主任张文表示,生态产品生产区分布和人类聚集区分布很难实现一致。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城市生态产品稀缺的现状,用收费去解决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都只是权宜之计。不如在建设前划定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哪些地方适合对外开放,哪些地方需要限制开放,做好标注,后续的管护烦恼会小一点。”

  张文介绍,参照欧美经验,湿地公园即使进城,也要建在距离主城区20至35公里的郊外,远离城市工业区、集中居住区。其开放程度也是十分有限,“只对科研单位等有限的群体开放,市民想走进去游玩观赏,基本不可能。”

  □本报记者 王成栋

  记者眼

  从“成都造”到“成都研发”

  □本报记者 栾晓景 赵若言

  “跟我拥抱的大熊猫只有7个月大,一开始它十分激动,我就告诉它,别担心,我一定会在这里投资的。小家伙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3月10日,在3M中国西部技术中心的揭牌仪式上,英格·图林幽默地讲述。

  作为3M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英格·图林来成都不是为了抱大熊猫,而是将其中国第5个技术中心落子蓉城。

  为何将技术中心放在成都?

  英格·图林坦言,随着区域经济活力的不断提升,成都正成为汇集科技、商贸、医疗、金融和交通、通信枢纽的西部战略开发重镇。企业布局成都,早已不止于人力成本上的考量。如今,吸引他们的,是开放的载体、地域辐射优势、庞大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及良好的政务环境。

  深耕成都的,也不仅是3M。作出类似选择的,还有西门子、英特尔和诺基亚。

  2014年11月5日,西门子宣布,继2013年9月,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平台的样板工厂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SEWC)投入运营后,开始启动二期项目的规划。

  2014年12月3日,英特尔公司宣布,将在未来15年内投资16亿美元,对英特尔成都工厂的晶圆预处理、封装及测试业务进行全面升级,并将英特尔最新的“高端测试技术”引入中国。这是英特尔自2003年进入成都以来的最大单笔投资。

  引进最新技术,比投资金额上升更具亮点。“高端测试技术是英特尔独有的、最新测试技术,将助英特尔成都工厂全面升级,更有助于中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持续创新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技术与制造事业部总经理比尔·郝特如是说。

  诺基亚也选择了成都。诺基亚在中国只有两家研发中心,一家在杭州、一家在成都——后者员工超过800人,计划中,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和京沪相比,成都人才的性价比更高、稳定性更好。”

  3月10日,与英格·图林同时登场的,还有3M百余个前沿科技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就在今年,这些高大上的前沿科技都将进驻其西部技术中心。可以想见,不仅是3M,不仅是西门子、英特尔和诺基亚,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含量产品,不仅是成都制造,更是成都研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