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只有公众说“OK”才是真正的公开

  • 发布时间:2015-03-17 07:33:55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公共议题,必须置于公众的讨论、监督和行动之下,公开是一切的前提。

  公开,通常指公共机关对所管理事项以某种方式向公众的发布。理论上讲,除国家机密外,一切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事宜均不得以任何理由隐秘、隐蔽或隐瞒。其中,也包括公共事项管理者个人事项的公开,如个人、家庭财产等,用以向公众表明个人在行使公共职责中的“清白”。在不同的国度,公开的界限与尺度大相径庭。

  “个人事项”一词,看似简单明了,但各国说法不一,实践不一。在公开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两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没有制定有关隐私权的法律。令人痛心的是,违法侵犯他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的事件屡见不鲜,公开如果变成对他人隐私的偷窥与围观,无益于真正公开的实现!

  公共事情公开,有许许多多的内容与环节,公众关注的要点有三:一是事前公开;二是程序公开;三是结果的公开。前两项公开并有公众的有效监督,其结果一定是 1+2=3。

  环保部新任部长陈吉宁的答记者问,获得环保界赞声一片,其最令人欣慰的是,部长两次强调加大信息公开,“让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要让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污染排放监督者,动员全社会力量一起来形成共治雾霾的局面”。“要把政府和企业同时放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语气中可见底气、信心和决心。

  公开,是所有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不公开,公众百姓怨声载道;因不公开,官僚懒政有了落脚之处;因不公开,寻租腐败有了藏身之地。无论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一定是在阴暗和潮湿的土壤中生存与壮大的。

  公开是一把利剑,是公众得以监督的基础。

  如此看来,环保的公开不仅尤其重要,而且任重道远。环保部门需要时时自问:我公开了吗?公众需要时时关注:他公开了什么?公开12369或开通环保官方微博,只是政务公开的一小步。理论上说,无论是谁,只要提出诉求,哪怕是不合理,环保部门均要向个人或公众反馈处理过程与结果,尽管这个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到这里,这还不算完,直到“主人”说OK,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公开”。

  这应当是环保公开的本质和要义所在。

  本报记者 李海英整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