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无需对资本外流过度担心

  • 发布时间:2015-03-16 20:32:4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程亚丽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外媒再次放出风声,称虚假的服务贸易正成为中国投资者将资金避开监管、转移出境的新途径。而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中,相当大的数值是由此部分资本外逃造成的。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对以上说法持怀疑态度,并认为中国目前的资本流动属于正常的投资和贸易范围。

  服贸逆差反映资本外逃?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投资者“发现了一种逃避中国监管机构的监管、偷偷将资金转移出境的新方法”,即“为一项从未发生的服务付款”。

  “服务贸易数据反映出这种新的资本外逃渠道。”《金融时报》还引用数据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为1980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59.1%。就2014年第四季度来说,服务贸易逆差比2013年同期高出170%。

  “同样,通过服务贸易外逃的资本也在增加。平均每季度通过服务贸易外逃的资金数量,从2009年的40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960亿美元,翻了一倍多。”该报道称,“多达40%的较大型服务贸易没有实际发生服务。这表明在所有服务贸易付款中,近2000亿美元实际上永远流到了境外。该数字可能在2015年翻倍。”但并未明确指出这些数据的引用来源。

  记者查阅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发现,2014年四个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逆差分别是328亿美元、296亿美元、581亿美元和733亿美元。2014年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累计1853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累计3833亿美元,逆差累计1980亿美元,与《金融时报》所引用的服务贸易逆差数据基本一致。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时报》用以说明资本外逃的数据来源不明,不能作为“服务贸易成为中国资本外逃漏斗”观点的证据。

  “这些数据来源并不一定可靠,不能如此捕风捉影,仓促得出结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闫小娜说,“服务贸易的票据都会在外汇管理局进行真实性核查,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服贸逆差与资本外逃有因果关系。”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崔艳新也持类似观点:“外媒使用的数据从何处得来并不明确,未见得可信。”

  不会“伤筋动骨”

  2013年9月1日,外汇管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服务贸易的便利化措施——取消服务贸易购付汇核准,明确对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服务贸易收付汇业务原则上可不审核交易单证,对于仍需审核单证的业务审单要求进行简化等等。

  与此同时,外汇管理部门强化事后管理,加强对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入、流出的双向监测,规定每笔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相关交易单证都要留存5年,以备外汇局事后核查,实现“便利化”与“防风险”的相互融合。“如果外媒指称的现象属实,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可能只是核查单据仍然不够,还必须保证每笔资金流动有真实的业务发生。”尽管对上述报道的内容持怀疑态度,崔艳新仍然谨慎地表示。

  据商务部统计,“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攀升,2011、2012、2013年占比分别为10.3%、10.8%、11.5%,2014年,该比例上升至12.3%。

  崔艳新认为,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服务贸易总额在总的外贸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即使有部分资本通过服务贸易途径流出,对全球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连奎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考虑到近期美元的升值趋势,可能会有部分资金通过服务贸易渠道流出,但这属于此前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后的资金正常回流,不会对中国的货币大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并不值得惊讶”。

  高连奎指出,资本外流本质就是本币贬值的附带效应,当前人民币只是相对于美元有所贬值,而对其他货币仍然维持着升值态势,因此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日前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国际收支中绝大多数资金的进出都有正常的贸易和投资背景,而短期投资性的热钱数量往往不容易准确地进行观察,但是与正常的投资贸易相比,这个数量并不是很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