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改革需用“能见度”提高“稳健度”

  • 发布时间:2015-03-15 10:30:2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虽然每年两会的热点会有所差异,但从一定程度上说,其实都是改革那些事儿。对于未来可能的改革,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预期。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面对未来,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有人想这、有人想那,再正常不过了。但从社会总体层面来讲,一个理性、稳健的公众改革预期是必需的。

  预期形成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行为,而是一个信息加工行为。比这更深刻的一个道理,是信息量和信息结构会影响人们的信息加工方式和行为。大量研究发现,在不足的、有偏的信息供给条件下,人们更容易选择性地吸收信息,更难获得检验自己和别人观点所需的信息,因而也更容易被极端思想裹挟。

  与之相反,在一个信息供给充足、信息多样性足够大的社会中,虽然人们选择性吸收信息并形成有偏判断的问题仍然不能避免,但它却让人们有更大的概率、更好的条件获取新信息,检验现有的观点和判断,对于未来,也更容易形成理性、稳健的预期。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改革,特别是关于作为改革设计者、执行者的政府之行为和决策信息的充足供给,是帮助公众形成理性、稳健的改革预期的关键。事实上,“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等成为近几年来的两会热词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共同指向政府行为和决策信息的公开。虽然原则上说,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但必须承认,改革的直接设计者、执行者在整个人群中永远都是少数人,广大公众常常因信息匮乏而难知其中原委。

  通过信息公开,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公众一清二楚。如此,一方面公众不用担心政府不作为、乱作为,不过度担心,也不过度期望。以此而言,环保部长陈吉宁说“每年都抓出一批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成果”,是想让政府行为的成效可观测、易评价;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说“要多用法律的手段、经济的手段,少用行政手段”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核心的意思是要通过减少不确定性更高的行政手段的使用,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虽然具体说的点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公众对于改革、对于政府形成一个比较理性、稳健的预期。

  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不同的人,对于改什么、往哪改、怎么改常有不同的观点和预期甚至可能产生激烈的冲突。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也常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政府行为和决策的能见度,无论是从约束任性的权力来看,还是从提高公众改革预期的稳健度来看,都是至关重要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