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两会花絮:帅哥美女记者上会手记(图)

  • 发布时间:2015-03-14 18:3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对于媒体来说,每年的两会报道不亚于一场“新闻大战”,而使出“浑身解数”的两会记者们也成为两会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近距离”接触两会,他(她)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又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感触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经济网帅哥美女记者的上会手记吧。

  

  李焱:连续九年上会 力求精准“出击”

  

  图为李焱(后排左二)与参与“中经两会之夜”访谈的嘉宾及其它工作人员合影

  连续第九年上两会,应当说已经比较从容了。初时的那种盲目已经很少,基本上每次行动前都已制定明确的目标,每次“出击”必有斩获,减少“跑空”,自然效率更高。

  2015年两会期间比较满意的一件作品是【中经两会之夜:大众创业 行稳致远】专题访谈。今年关注这一话题的代表委员非常多,网站上会记者通力配合,邀请了倪邦文、俞敏洪等六位代表委员做客演播厅,共同交流,既对大众创业的社会积极性进行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要避免盲目创业、运动式创业的中肯意见。本场访谈的一大亮点是多位创业者代表到场与代表委员互动,使得节目气氛更加活跃、谈话内容更接地气、指导创业价值更高,同时也是对网站视频节目制作中预案设置、现场调控、后期制作能力的一次挑战与尝试。

  本场访谈,从选题立项、方案策划、嘉宾邀约、创业者代表遴选、资料搜集整理、提纲制定,到记者邀请、嘉宾接送、演播厅接待、现场组织、节目主持、后期协调,多名上会记者全程深度参与。我网记者也因此被国资委的同志称作“全能记者”。由于付出较多,记者们也格外珍视这一作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坚守作品的完整性。

  王姣雁:采访李世济委员的那个瞬间

  

  图为王姣雁与李世济委员交流 甄学宝摄

  3月6日,我们来到北京会议中心采访。中午快一点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委员乘坐轮椅穿过大厅。我们上前对她进行采访,李老的耳朵有点背,我只好伏在她耳边,一字一顿的说。就是这样一个瞬间被《中国档案报》的甄学宝老师捕捉到。

  采访6天后第一次看到照片,我努力回忆当时的场景:我试图引导李世济委员点赞“四个全面”,而因为听力的关系,她只说了三句话“我不懂经济。”“我年纪大了。”“我还能培养下一代。”“传帮带”是一个圈子、一个时代的烙印。呈现在照片上的内容,感情很丰富、表现很充分。

  张无:十八般武艺得样样精通

  

  图为张无在两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功夫,两会已经步入尾声了。从会前的准备工作,到会议召开时的每日奔波,海量的信息通过一位位媒体工作人员,传播到了社会各界。从人民大会堂,到采访驻地;从新闻发布会,到代表委员小组会;每天的时光都过得忙碌而充实。对于参会记者来说,那是十八般武艺得样样精通。采访政界官员,需要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邀请商界精英,需要掌握不同的行业特点;探访专家学者,需要具备基本的学术背景;遇到文体明星,需要判断明天的报道“头条”……两会对于每一个记者来说,都是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

  刘潇潇:我们“痛并快乐着”

  

  图为刘潇潇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工作现场

  2015年的全国两会即将接近尾声,而梅地亚新闻中心的工作已落下帷幕。今年是我第三年负责梅地亚的工作,包括在每一场记者会上抢占有利地形、展示中国经济网形象、拍摄记者会照片、争取提问机会等。由于常驻梅地亚的都是两会“熟面孔”,一年一度的老友相聚使得梅地亚的工作在辛苦之外也趣味满满。

  除此之外,今年还是我第一次将“触角”伸向代表驻地。在参加记者会的间隙跑驻地采访代表、邀请访谈,体会到了以往跑会同事和同行们的各种酸甜苦辣,比如清晨去大会堂东门排队占座、在驻地苦等多时就为了与代表说上一句话、往返北四环和南二环间接送代表做客《中经访谈》……但当收到代表们在访谈后发来的称赞和感谢的反馈时,又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毕竟跑两会就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难忘经历。

  李方:“请让我们一错再错”

  

  图为李方在两会记者会上进行提问

  从3月5日国家发改委开启第一场梅地亚新闻发布会,到3月13日高校校长代表举行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对我和我的小伙伴刘潇潇(注:中国经济网两会记者,美女一枚,详看下页)来说,梅地亚9天17场新闻发布会不仅仅是一场比拼耐力和毅力的马拉松,更比拼的是智慧和技巧。我们发现了每天新闻发布厅提前2到2个半小时开门的规律,于是早早就去排队占座;我们发现了哪个座位容易上镜,于是门一开就向心中的“圣座”狂奔而去;我们发现有两个较有可能提问的场次,于是努力“公关”,最终拿下这两次提问机会。两个礼拜下来,我们和人大新闻局的工作人员、副局长级的主持人、央视摄像、同行战友都搞好了关系,出镜多了,连新闻局的人都感叹:“老是在电视上看见你们中国经济网在第一排,再看都要审美疲劳了。”好吧,我只好说,如果审美疲劳也是一种错,那请让我们一错再错。

  王泽彪:跑两会,拼得是体力还有毅力

  

  图为王泽彪在人民大会堂采访现场

  摄影摄像记者是每年“两会”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他们背着长枪短炮穿梭于“两会”中的所有会场,频频地用镜头捕捉任何可能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图片视频新闻,他们用自己的一份辛劳及时地为几亿网民传递资讯。2015年,作为中国经济网电视中心的一名两会记者,我很荣幸加入到了这支最活跃的力量之中。经过十几天紧张的“两会”采访拍摄,我感受到了“两会”记者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采。

  原创视频新闻,对于一名记者来说永远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尤其对于“两会”中的采访记者来说,想要获得每条独家视频困难可谓不小。两会期间,为采访,从全团会议一直跟到代表房间的门口苦等守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等到代表接受采访!哪怕给我仅有几分钟的采访时间,对我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精致的麦标,流畅的原创视频,是作为一名记者最值得骄傲的。跑两会,拼得不仅是体力,还有毅力,给自己点赞,给中国经济网点赞赞赞!

  武晓娟:有幸碰到一群有爱的人

  

  图为武晓娟在人民大会堂采访现场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两会报道,之前很紧张,不知道如何着手准备,所幸采访过程中,碰到了一群有爱的人。有爱的代表团当属湖北团,虽说认人是记者的基本功,但乌泱泱的一群人,能认识的真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看到湖北团小组审议时,桌子上摆着桌签,每个代表在发言时,还先做自我介绍,顿时觉得湖北团真是记者的“知音”。有爱的小伙伴当属政协口、人大口及后方的部门同事,一起合作,采访基本顺利,比如金美同学(注:中国经济网上会记者彭金美),她简直是“小福星”,我们一起约访的政协委员基本上都答应了。当然,也有些态度不是很好的,上来劈头就问,“你问的是什么问题?”。不过,没关系,拍拍土,继续采,作为一名记者不就是要“脸皮厚”,勇往直前吗?

  杨昕艳:让更多代表知道中国经济网

  

图为杨昕艳与采访对象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甫合影

  作为中国经济网的一名记者,我平时侧重汽车产业新闻的采写,今年有幸参加“两会”报道。在两会开始之前,我就已经开始针对汽车行业的两会代表进行约访联系,还为此策划撰写了“中国经济网记者:假如能够采访到徐建一代表”一文,希望可以促成采访。

  3月2日,各代表团驻地以及到达驻地的时间发布,忙碌的准备工作就此开始。3月3日开始,轮番到驻地“进攻”自己圈定的代表。期间还和人大组的“战友”们一起参加了人大新闻发布会的“抢座大战”和“提问大战”,为了抢占最佳位置,我们8点钟不到就开始排队,10点30分才入场,虽然在广场上吹了两个小时的风,但是中国经济网在人大新闻发布会的直播中有了很好的宣传。

  由于我是第一次上会,缺乏经验,在会议开始期间,结识了很多有经验的前辈,网站非常有经验的记者也是倾囊相授,约访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为了约访人大代表,除了去驻地请新闻官帮忙等常规途径,也不得不想一些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小组会时期,给想要约访的发表递字条,等到会议结束,追访想要采访的代表等等,期间也有过无数次的“碰壁”,但是不能因为被拒绝就气馁。这样轮番的坚持还是有成果的,至少很多代表知道,中国经济网在用心关注着两会,报道两会。

  华青剑:我就是个“厨子”

  

  图为华青剑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国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永清

  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个“厨子”。

  每年的两会都是媒体们大战的场合。今年两会,各大媒体的“中央厨房”端出一盘盘包括文字、图解、视频等在内的“佳肴”,中国经济网也不例外。

  作为中国经济网“中央厨房”里的一员,我也做出了几道美味佳肴。包括文字采访、视频访谈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有: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与健康发展、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改变什么、保险业的春天即将来临、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改。

  好啦,登陆中国经济网2015两会专题页面,您就能看到我们“厨房”中的各种美味佳肴喽。

  现在网友们明白为什么我称呼自己是“厨子”了吧。我没有自拍杆,只能奉上我采访的图片,以此献给参与两会报道的媒体同行们。

  邵希炜:邵希炜采访邵琪伟

  

  图为邵希炜与采访对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合影

  作为一名文化产业的跑口记者,而且名字也非常相像,所以我一直想采访一下刚刚卸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邵琪伟。在铁道大厦采访时,我特意蹲守在邵琪伟所在的小组,并最终趁其出去上厕所的时候堵住了他。

  我:“邵委员,我是记者,这是我的名片。”

  邵琪伟(收下了我的名片,并开始看):“你也姓邵啊?名字里也有一个炜字。”

  我:“对啊。”

  邵琪伟:“你是中国经济网的记者?”

  我:“对的,跑文化、旅游的。”

  邵琪伟:“好,你老家哪里的?”

  我:“山东的。”

  邵琪伟:“奥,山东的。”

  感觉邵琪伟蛮好说话,我就趁机提出了拍张合影照片的要求。他很爽快的答应了,并因为光线问题,和我换了好几个角度,拍了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随后,他又很认真的进会场听委员们发言了。

  彭金美:代表委员就是一个个宝矿

  

  图为彭金美在人民大会堂采访现场

  “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身为记者今年终于参与两会报道了,真是既期待又恐慌。听有经验的记者讲,为了采访某位部长,那都是死堵会场、厕所、饭堂等吃喝拉撒所有必经之地。想来我是比较幸运的,首次见到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是在会场外的走廊上,一个激动跑过去采访,杨部长就娓娓道来,没有架子没有推脱。咦,没有想像中的艰难,原来只要话题合适,记者不见得都是被拒绝的。

  上两会,最大的感受,就是能见到敬仰的大家、专家、权威人士,心中的疑惑在场的精英们都可以为你解答,而往往坐在某个不起眼角落的代表委员,很可能是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学识和成就,想必这就是记者蜂拥而来想要挖掘的宝矿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