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创新优势 服务八桂农业
- 发布时间:2015-03-13 03:32:5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
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广西主要农业科研机构,如何立足产业需求,大力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三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引领科技能力,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
积极服务八桂农业
自主创新结硕果
记者:作为广西农业科技研发的主力军,广西农科院肩负着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重任。过去一年,广西农科院推动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有哪些亮点?
白先进: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2014年,我们狠抓“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强所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基础条件建设”四大工程,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三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引领科技能力”三大能力,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主创新结硕果,破多项院记录。2014年,是广西农科院自主创新业绩最为丰硕的一年,破三类六项农科院记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和经费数、科研成果获奖数和获奖层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创历史最好纪录。全院新增科研项目393项,新增项目经费8198万元,经费数比去年增长17.3%。其中,国家基金项目立项16项,总经费71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0.7%。获批各类平台建设项目7项,新增经费1436万元。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为广西农科院建院以来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数量和质量最多最好的一年。获得广西2012年—2013年度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获得第四届发明创造展览会银奖2项,获奖数量比去年增长30%。
创新成果转化方式,服务大局有新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行动。派出科技特派专员8名、科技特派员136名和大批专家,联系企业260多家,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基地318个,展示新品种(组合)420个,辐射推广面积1200余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与兆和种业合作,“桂单0810”年推广面积突破100万亩,打破了洋品牌垄断广西玉米种子市场的格局,成为广西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政科企联合发展现代种业的“兆和模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继续加强厅院合作,组建35个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继续加强对分院指导。向各分院派出了6名年轻博士、科技人员挂职副院长,与分院互派16名干部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组织百名专家服务现代园区建设。根据自治区的统一布置,广西农科院积极参与了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设,以百项科技成果为支撑,组织百名专家进驻全区首批2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由院领导负责分片区联系示范区,重点开展“四送”(送技术、送人才、送信息、送服务)“七帮”(帮助企业引才引智、帮助企业搭建研发平台、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引进技术成果、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帮助企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工作。完成了首批8个示范区建设规划,派出了大批专家深入示范区服务。
发挥科技优势助农增收。全年累计派出4200余人次科技下乡,为企业、农民解决技术难题600多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0余场,培训农民1.1万人次,发放了一大批技术资料、种子、农资等。在院网站开通了专家咨询专栏,全年受理咨询多达上千条次。此外,还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密切合作,面向农村开展专家咨询、技能培训、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受到广泛欢迎。
强本固基,人才队伍建设有新加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紧缺专业和适岗适用人才42人,引进优秀人才8人。新晋升二级研究员6人、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9人,新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选派6名科研骨干出国(境)留学深造或带薪脱产攻读高学位。派出28名干部到自治区有关厅局、市县、企业和分院挂职锻炼。增加聘请1名中科院专家和3名台湾专家担任广西农科院客座研究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人才小高地等平台在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先后有5名院士顾问来院讲学、指导工作,举办了学术论坛报告46期。
加快平台条件建设,科研保障能力有新提升。新获批省部级平台建设项目7项。多渠道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30万元。海南、里建、丁当和明阳四大科研基地建设完成投资2171万元,科研试验条件进一步改善。
加强合作交流,对外合作领域有新拓展。组织实施省部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33项,签署国际合作备忘录3份。成立了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功举办第五届甘蔗糖业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20个国家的100多名国际著名甘蔗专家与会。对台农业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研讨会”。境内区域合作有序推进。与上海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签订了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农科院、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所广泛开展联合攻关和协作。与柳江、富川等市县和一批企业也签订了农业科技帮扶合作协议。
大力提升“三种能力”
支撑广西现代农业发展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广西农科院来说,如何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白先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们将继续围绕“突出创新优势、服务八桂农业、争创国内一流”的目标,立足产业需求,狠抓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强所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基础条件建设“四大工程”,大力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三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引领科技能力“三种能力”,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科研组织,着力实现创新能力的新突破。出台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积极申报项目。强化科技创新,争取在品种创新、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成果培育。加强科研管理,发挥院学委会参谋助手和智囊的作用,做好全院科研顶层设计,提出“十三五”全院科研工作方向、目标和任务并分解组织实施;制订广西农科院大中型仪器设备共享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学术交流,建立院领导班子专题讲座制度,定期不定期邀请学科带头人授课或参加重大课题组科研汇报会。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院地合作,着力实现成果转化能力的新突破。扎实推进试验站建设和分院合作。鼓励科技人员与分院、试验站技术人员联合申报项目;完善试验站工作机制,确保试验站人员、投入、管理、督查和考评五到位,争取在区域特色作物的研发和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分院干部双向交流培养,加大对分院的项目、政策支持;履行与地方政府签约协议,细化合作清单,建立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加快成果转化。加强服务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实施百名专家服务示范区行动。深化科企合作。按照“一企一基地”思路,深入实施“百千万”行动,科企合力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实现定向研发与服务三农的良性互促。加强厅院合作。与自治区农业厅进一步完善厅院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厅院长效合作机制,合力推动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合力推进第二批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与自治区粮食局合作共建巴马富硒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加强对全院成果转化工作的统筹组织。发布《2015年广西农业科学院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编印《广西农业科学院百项成果目录》。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结合“百千万”行动、全区科技特派员行动、专家进园区活动,以及日常科技下乡活动,衔接好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技术体系和特色作物试验站工作,按照全区农作物生产季节与基层需求,组织全院科技人员下乡指导5000人次以上,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推进科技扶贫。重点做好广西农科院挂钩联系的邕宁区和北流市帮扶工作,整合帮扶资源集中投向帮扶村,全面完成包村帮扶任务。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着力实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完善科研岗位设计及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多学科人才合作。评选优秀学科团队(课题组),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全院学科团队规范建设。引进30名人才,向急需拓展岗位倾斜,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选派15—20名优秀干部“下派”、“上挂”锻炼。加强产业体系科研团队的管理,促进各团队的交流,巩固扩大团队力量;着眼“十三五”规划,争取加入国家和自治区新建设的体系。
扩大开放合作,着力实现对外合作交流的新突破。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申报,以项目为支撑,扩大与东盟及非洲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引进更多国外专家促进广西农科院科技创新。深化桂台农业合作,筹办第三届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研讨会,成立广西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协会并开展实质性工作。推进境内区域合作,加强与大院强所开展联合攻关和协作,落实签约院所、院市(县)协议,细化合作清单并抓落实。继续选派科技骨干出国(境)进修。
加快平台条件建设,着力实现科研保障能力的新突破。加快院本部工程项目建设。扶持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立项,为建设现代强所打基础。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