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职能后,政府的新动力在哪里?
- 发布时间:2015-03-13 03:31:2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全国政协委员钱颖一在今年的发言中提到,解决政府“不作为”的办法不是回到过去那种“乱作为”,而是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从“关系紧密型”转到“保持距离型”,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从“参与型”转到“服务型”。
钱委员的这个观察视角很准确,其背景相信大家都“懂的”:以前,一些地方政府越位“作为”的动力来自GDP崇拜,来自光鲜亮丽的地标性建筑,甚至来自权力寻租的物质诱惑。可是,在党中央大力反腐的背景下,上述扭曲的“动力”不复存在。于是,一些政府官员中又出现了“不贪,也不作为”的状况。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予以矫正。
那么,有人会问了:不追求GDP了,那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新动力到底在哪里?光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宗旨,那是不是太虚了点?转变政府职能也得有新抓手,好让人有新动力呀?
是的。寻找政府转变职能的新动力,理应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新方向。有破有立,有堵有疏,才是正常的。若只破不立,只堵不疏,显然于今后的发展不利。于政府而言,你不让它一味地追求GDP,那你也得有新的考察标准;于官员而言,你让他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的同时,也得让他有别的现实动力,这样官员才有奔头,有成就感。
新动力在哪里?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其一,民生动力。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现代人的生活都该有基本的底线保证,比如温饱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交通问题、孩子上学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的直接归政府管,有的虽不直接归政府管,但政府也可调度、协调。能不能把这些民生问题搞好,可作为“服务型政府”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比如,一些城市的新城区已然改成了高楼大厦,可是身处其中的居民坐公交却很不方便,生病上医院不方便,孩子上学也不方便。帮助百姓把这些切实的民生问题一一解决,我觉得这应该是下一步政府工作的一项新动力。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都在大拆大建中遗留下了一些问题,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难以说服务到位。
其二,环保动力。环保问题已然成为当今中国必须要解决的一件大事,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提升。在此情形下,“蓝天碧水”理应成为政府的奋斗目标。环保问题涉及的领域多,问题也比较复杂,治理起来不可能立竿见影,但用心治理还是掩盖搪塞,效果肯定不一样。若用心治理,一个月看不出效果,两个月看不出效果,但三年五年应该就能看出效果。所以,我觉得可将环保作为以后一段时期内考察地方政府的一项新动力。
其三,民意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意的征询、收集与反馈系统越来越完备,越来越便捷,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成本越来越低廉。政府部门只要真心想问政于民,只要肯真诚地倾听民众的呼声,基本上就可与民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政府或相关部门对民众所提问题、建议的处理态度和效率,亦可作为考察其“服务”好坏的一项标准。
在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去年夏天,有人在我家所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摆摊露天烧烤,烧烤产生的浓烟对小区居民的生活干扰很大。我打所在城市的市长热线,举报此问题。结果,不但烧烤摊很快被取缔,而且市长热线还做了专门的电话回访,问对处理情况是否满意。这虽是一件小事,但我们从中可看出“市长热线”已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运作机制,是真的重视市民意见。如果在更多领域都如此重视民意,且能与民众形成良性互动,那这样的政府就对得起“服务型政府”的称号。我相信,一个高度重视民意并能与民众形成良性互动的政府,其进步的势头和速度一定会势不可挡。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