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 发布时间:2015-03-09 21:29:49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核心提示:
在中国高铁线材和零配件市场上,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和康远新材料公司,都属于“后来者”或者说是“小字辈”。
然而,这两株不起眼的“小荷”,却搏风击雨、挺拔耸立、傲然地展露出它的“尖尖角”,呈现“后来者居上”之势。康远新材料公司具有IS09000、IS014000、OHSAS18000和欧洲CE等多项体系国际认证,研制生产的时速300公里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速铁路铜及铜合金接触网导线、承力索,已广泛应用于中国郑西、汉宜、大西、京石武、兰新、贵广、西宝、长吉、广西沿海等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并且走出国门,远销韩国、埃塞俄比亚等铁路市场。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36大类、500多个品种的高铁电气化零配件,完全涵盖了高铁“四电”施工之所需,走俏整个高铁零配件市场,成为高铁接触网和零配件市场里的两株“奇葩”,不仅一举打破了高端线材和零配件产品由国外著名公司垄断的态势,而且完善了企业产业链,实现由低层次、低附加值施工,向中高档和高附加值工程产品延伸,为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奠定了基础。
□特约通讯员赵守民王士斌马盛宝
应运而生
整合重组于2005年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经过多年的打拼,施工领域已覆盖全国,占据了四电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高瞻远瞩的集团领导班子,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对如何在巩固既有市场的同时,推动企业由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拓展,以实现深层次转型的课题,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
2009年,集团高层深刻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局势认为:企业虽然在四电市场站稳了脚跟,但没有形成工程设计、工业制造、工程施工、后期运营维管系列化的产业链,特别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生产等产业链的中高端,被别人控制着,处处受制于人,在工程定价上没有发言权,成为集团的“软肋”。
从创效的前瞻性上看,利润重心向产业链的前端和终端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国际工程承包商无不注重前期研究与设计咨询、工程施工、产品制造以及后期维护管理紧密结合,以整合资源提高综合创效能力;从技术的链接性上看,铁路电气化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讯等领域直接兼容,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讯工程,具有难以估量的潜在市场。
经反复的调研和多方论证,“由产业链低端徘徊,转向高附加值领域的争夺;发展完善工业板块,构建产品制造与施工一体化的集成格局,逐步实现由单纯工程施工向研究设计、工程施工、产品制造和后期维管一站式服务转变”,成为集团基本的发展战略,并确定以合资的方式创建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和康远新材料公司。
2009年,两株绚丽的“小荷”,在常州和江阴这片沃土上开始发芽、拔节、扬花、茁壮成长。
争奇斗艳
2005年,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长大干线——武广高铁的开建为标志,中国高铁进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西门子等许多国际著名的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早已注意到了中国“四电”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并迅速进军中国高铁接触网线材、设备和零配件市场,而国内一些铁路配件专业供应商,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又一轮的竞争准备。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以集团副总经理孟宪浩领衔的工业制造团队,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和中国铁建的总体要求,对电气化局集团工业板块的创建发展确立了四大战略目标。
首先是全力引进和掌握国外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生产技术,推进高铁电气化零配件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系统集成;其次,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途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占领高铁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生产技术的制高点;其三,全面推进高铁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原材料的国产化,以降低产品成本;其四,形成和完善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系列化的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工艺技术标准,并加强相关技术研究,逐步开发适应高寒、高温、沙漠、戈壁、沿海等特殊地理环境的系列高铁线材和零配件。
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2009年5月,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在北京与德国力倍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与技术转让协议,并组建了技术承接团队。
用铜镍二硅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高铁定位器线夹,在德国只有硬度和强度标准,并没有应力腐蚀规范,但转换为中国标准后,应力腐蚀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轨道交通器材公司依然按照德国力倍公司的热处理水淬技术进行生产,结果应力腐蚀达不到应有标准。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将德国力倍公司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请过来,对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此后,又对锻造加热过程进行了评估检测,仍然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紧接着,对进口铜棒和国产铜棒,进行了反复的比对试验,还是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德国专家也只好怏怏而去。
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轨道交通器材公司总经理冯晓河与总工程师王旭感到气馁和失落,而是更加激发了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随后,作为公司的创建人之一和引进技术的带头人——王旭,走访了国内诸多的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向王旭提议,如果不能释放的话,可以找平衡来解决。根据专家的建议,该公司对高铁定位器线夹进行了抛丸工艺加工,在零件表面形成应压力,以抵消内部应力。之后,他们对配件进行了大量的应力试验,发现虽然应力腐蚀问题有所改善,但没有彻底解决。
应力腐蚀会对产品造成很大安全隐患,必须彻底消除。公司技术人员又找了几位材料学专家进行咨询,结论是线夹圆孔周围的毛刺作怪: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毛刺,成为了应力集中源。“这样的问题,力倍公司肯定也遇到过,不知是一时的疏忽还是没有当回事,在技术转让和技术培训中,从来没有提及。他们漏掉一句话,我们就费尽一番周折,通过改进道具采用倒角工艺,终于解决了应力腐蚀课题。”王旭感慨地说。
一道道工序、一种种原材料、一件件产品、一套套生产设备、一项项技术工艺,轨道交通器材公司都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试验、改进、创新、完善,完全改变了德国力倍公司的生产结构形式,将其生产的承力索座、定位器、定位器线夹、定位器套管、棘轮等电气化零配件,分别送到德国力倍公司和原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照欧洲标准和中国标准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证明轨道交通器材公司生产的高铁零配件性能高于国外产品的2倍以上,成本下降30%。以定位器为例,该公司生产的定位器破坏荷重达到23千牛,而国外生产的定位器一般都在11—13千牛。
康远新材料公司紧紧抓住核心工艺自主研发攻关,采用高精度恒张力控制装置和预变形装置生产的高速铁路承力索,消除了单丝内应力,使绞线绞合更加紧密,不仅方便放线施工,还增强了整绳抗电弧灼伤能力和抗拉强度,使每根单丝工作时受力均匀,不易断股,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可靠性。而通过采用上引连续挤压工艺,自主研发成功的高速铁路核心部件——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线,晶粒细小到约5微米,比传统接触线细小100万倍以上,且含氧量达到无氧铜级,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腐蚀、耐温升和较好的取流等特点,导电率较其它传统工艺提高了10%以上,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抗拉强度。
2010年11月,轨道交通器材公司生产的高铁零配件和康远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网导线,应用于京石武高铁。随后,原铁道部专家组对高铁零配件和接触网导线、承力索进行了考察评审,认为电气化局集团两个厂家的产品,其性能均超过国外同行的产品。
2014年,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创新应用的《京石武高铁高可靠性成套装备及集中技术》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并拥有1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4项实用新型专利。康远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超细晶强化型铜及铜合金接触网线材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发明展银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和名牌产品,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7项实用新型专利。
成长的烦恼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一个人,那么,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踉跄学步、跌打磕摔”的阶段,无论是轨道交通器材公司还是康远新材料公司也都不例外。从2009年组建到2012年间,两家公司在亏损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其中一家公司亏损竟达1.4亿元。
这时,本来就对上马工业板块颇有微词的某些人,认为这下可抓住了“有把的烧饼”,找到了“贪多嚼不烂”,本就应该“一门心思搞四电施工”的事实依据,质疑之声再次泛起:主张下马者有之,提议一卖了之甩包袱的有之……工业板块到底该不该创建?工业板块应该向何处去?胸有成竹的电气化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汉林,总经理郑斌专门召集会议,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证研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著名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证明:加快产业置换和结构调整,将是企业实现转轨变型和提升创效能力的根本保证。当然,构建四电设计、施工与产品制造一体化的集成业务板块和产业链,绝非是重蹈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生产模式,而是要树立社会化的协作理念,整合内外资源,形成市场开发合力,优化产业结构。”
会上,集团决策层言之凿凿地全面分析了两家公司亏损的原因、工业板块发展趋势,以及集团对两株“小荷”进行“浇水培土”,创造适宜成长环境的具体措施,制定下发了《工厂企业扭亏增盈综合整治指导意见》,确立了向高起点、高定位、高品质、高效益“四高”产品就位的总体方略,为两家公司扭亏增盈工作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
国企下一步改革的趋势无疑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但是,国企怎么进行混改?混改是否就等于公私合营?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在国家已经公布的各类混改试点方案中,至今尚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按照52:48和51:49的资产比例组建起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和康远新材料公司,同样遇到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集团作为大股东,选派人员出任董事长,私企一方出任总经理,其他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员工基本上以私企人员为班底。毫无疑问,由国企和私企合资为一个单位,无论是在制度文化上还是在管理方式上,亦或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心态上,都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比如,遇到自然灾害,作为国企在这种关头可能就不惜代价予以抢险救灾,而利润至上的私企老板,就可能坐视不管。因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摆脱立场和利益的支配,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几乎不可避免,由此而导致管理混乱和经营亏损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此,集团对两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了完善整治。轨道交通器材公司整治的秘诀就是,以市场融资和分红的方式,保留私企创始人部分股份,整个经营管理体系全部交由国企人员。而康远新材料公司则是全资收购独资经营,并增加注册资本,把有经验的私企管理人员聘为职业经理人,让他们继续干自己钟爱的事业。令人欣喜的是,两家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混改方向,均实现“放大功能”的目标。
两家公司都是引进的世界先进技术,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绝不像买台新机器一样那么简单,拿来就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证明:生产技术创新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迫使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整个生产体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达到新的和谐;先进的生产技术只有同相应的管理技术创新相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在综合整治过程中,集团引导两家公司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与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技术素质等方面整体推进,全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创立了包含产品设计、产品制造、质量控制、模具制造、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以及标准确立、配件加工、过程监控、管理提升、人才培训、设备更新、机制转换等全新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大力推行“物流、生产、质量控制信息化、智能化和微机化数据管理”。像康远新材料公司整个生产流程具有极高的自动化水平,生产操作人员只有65个技术工人,推动了企业技术水平的全面进步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轨道交通器材公司每年都投入几十万元,公司人员轮流到德国力倍公司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又邀请力倍公司的专家到公司来授课,先后培训人员达1084人次,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技术操作人才,而且大都在30岁上下,为企业的发展蓄积了厚实的人才资源。康远新材料公司系统安排科研和管理骨干参加外部高级专业培训、鼓励全员参与学历提升计划,专门打造“网络学院”,根据每名员工的岗位和技能进行针对性极强的DIY综合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公司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职工占2/3以上,其中2人为博士生、4人为硕士生,高级工程师有6人。
作为工业企业来说,技术改造始终是创效的主要渠道。轨道交通器材公司所生产的定位器线夹锻造模具,极易开裂,很不耐用,不到500件就需要更换,一套模具数千元。锻造车间主任耿峰一直琢磨着如何来提高模具的寿命,经过多次的试验,他将模具的R2圆弧,扩大为R5圆弧,一套模具可生产2500件到3000件成品,使用寿命提高5到6倍,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数百万元。康远新材料公司生产超细晶强化型铜及铜合金接触网导线所用熔炼炉的炉沟,按照正常情况平均每月就需要更换重筑一次,不仅花费极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下。为此,他们对熔炼炉进行了彻底的技术改造,将熔炼炉的使用寿命提升到了半年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成本300多万元,而且新型熔炼炉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能使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降低1000元,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深改革、强管理、抓技改”,构成了两家公司扭亏为盈的“三部曲”,3年的综合整治目标提前1年实现。2013年两家公司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且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14年两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5亿多元,人均劳动生产率和净利润率均居同行业企业前列。
傲视群芳
中国有位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比较性竞争”的概念,意思是说,无论是人和人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要比别人强”。其实,在市场竞争中,“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已是人所共知的规律。
以往,中国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而300公里以下高铁以及普铁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则呈现群虎争食的局面。仅在江阴周边具有生产承导线行业许可证的厂商就有3家,这些都是外资和民营企业,且不说还有路内的生产厂商,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因此,康远新材料公司董事长邱正晓提出,主攻高铁市场,开发时速300公里以上和极寒、极热等特殊环境下高强高导接触网线材,占领高端市场。
当时,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承导线存在衰减性较强,抗拉强度最高只有470兆帕,远远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发展的技术要求,所以康远新材料公司在不断研究试验后,决定在立足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生产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网线材,保证其在高导电率、高韧性的同时达到530兆帕以上的高抗拉强度,并且在挤压过程中达到900余摄氏度,这就需要高强度的挤压设备和抗高温的工装模具。该公司总经理刘轶伦和科研骨干们找到德国、日本等国外许多大型制造公司,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都连连摇头,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高强度的挤压设备和抗高温的工装模具。“外国不能生产的,不等于中国不能生产;过去没有的,不等于现在或者是将来没有。”康远新材料公司研发人员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一线著名的科研单位,终于在一位老专家的指导下,找到了符合制造挤压设备和工装模具所需要的材料和技术,而后采用上引连续挤压工艺顺利实现了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网线材的工业量产,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抗拉强度,最突出的是大幅提升了线材的导电率,达到了每百公里高速铁路每年节约100万度以上能耗。如果此类接触网导线全部运用到中国高铁线路,每年可节约1.5亿度电,大大降低高速铁路运营成本,更符合世界低碳环保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该公司的《电气化铁道用超细晶强化型铜合金接触网线材节能的推广应用》,先后获得中国铁道协会“十大创新技术奖”、江苏省2014年度“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专项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公司也被江苏省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韩国大型铁路公司专门到康远新材料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韩国釜山至首尔、奥松至光州高速铁路应用的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全部由双方合作研发供应,其中包括了时速400公里的试验段。
大浪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两株“小荷”虽然展露出它们的“尖尖角”,生产制造的高铁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高寒、高温、高原、大漠、戈壁、大风、沿海等特殊地域,但毕竟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茎秆”是那么的纤细,花儿是那么的微小,还不具备抗拒“狂风暴雨”的能
力,它们还需要呵护和扶持啊!
对此,康远新材料公司的董事长邱正晓和轨道交通器材公司的总经理
冯晓河是清醒的,他们已经制定了“依靠企业内部市场,立足国铁开拓城轨,站稳国内拓展国际,延伸相关领域,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企业”的宏伟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轨道交通器材公司的检测中心已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和国家试验室计量认证,康远新材料公司检测中心的硬件建设也基本达到了国家级试验中心和研发中心的标准,具备了向国际高速铁路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市场制高点冲刺的基础条件。
苦寒的冬季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还会远吗?
康远新材料公司厂区
康远新材料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
康远新材料公司上引垂直连续铸造机康远新材料公司接触网线材上引垂直连续铸造机康远新材料公司接触网生产绞线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