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领先后的困惑”亟待破解

  • 发布时间:2015-03-06 22:3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记者杨学聪)“去年8月我们给一个12岁的男孩做了恶性颈椎肿瘤的3D打印个体定制化内置物的手术。这个病例体现了中国医疗的水平,也体现了我们在3D打印技术方面的研究水平。”

  在今天北京代表团的小组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特别把3D打印出的骨骼模型带到了现场。“孩子的肿瘤彻底切除后,用3D打印的内置物替代,由于它的结构和病人自己的形态完全一样,比以往的填充物固定起来牢固得多。”

  但这项在业界执牛耳的技术,却遇到了转化的“瓶颈”:因为没走完审批流程,产品迟迟不能上市。刘忠军的困惑在于,“我们在长时间等审批,国外同行的产品起步晚却已经上市了。目前国内越是创新的东西审批越严。如果将来市场上全是国外的产品,我们自己研制的东西反而不能进入市场,是非常不利于科技创新的。”

  “我不仅遇到了刘代表这一个案例。问题在我们的技术略微比国外超前时就出现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闫傲霜表示,当国外没有相应技术或产品做参照时,国内的行政审批显得明显滞后,成为产品进入市场的“梗阻”。

  这道障碍该怎么突破?“要解决这个瓶颈,政府审批的模式要改变。类似3D打印这样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时,什么该审批?什么该交给社会?这个应该系统研究。”闫傲霜建议,对审批模式的改革不应以下放减少的项数来衡量,而应以怎样能为创新驱动提供优良环境为衡量标准。“这样的行政审批改革才符合科技发展的规律。”

  更多报道请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