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标尺不能只用一把
- 发布时间:2015-03-03 05:27:5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才 道
伴随1月份CPI和PPI数据发布,对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担忧声又起。仅凭单一数据作出如此判断,未免武断。综合各项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我国经济并未陷入通缩,无需过分渲染通缩预警。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0.8%,跌破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连续35个月为负值。有人认为,从数据看,我国经济已经听到了通缩的敲门声;还有人认为,结合目前经济所感受到的下行压力,已经处于通缩之中。
在随处都可发生蝴蝶效应的复杂经济运行面前,如此简单的推断未免太过草率。一个经济体进入通缩的特征并非仅有一组价格数据,还有供给不足、需求疲软、经济增速和就业人口降低等指标。
首先,我国未出现物价持续下跌。通缩意味着价格长期下跌,单看短期数据不足为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物价下跌持续两年以上才称得上是通缩。2010年以来,我国的年度CPI增幅始终在2%以上,在PPI连续下降的35个月中,CPI增幅也始终保持正值,物价一直保持上涨,只是上涨幅度有所变化,这与上述通缩特征有较大差异。另外,由于物价在过去几年中上涨较快,目前居民对价格上涨感受依然较强,尚未形成一致的物价下跌预期。
其次,应当正视经济基本面。无论是我国去年7.4%的经济增速,还是城镇新增的1322万就业人口,以及同比增长10.1%、高于GDP增速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说明尽管目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一些地区、部分行业增长乏力,但我国经济整体运行状况仍然健康稳定。
第三,与通缩如影随形的消费疲软、投资减少并未出现持续、处处低谷的征兆。一般来说,通缩的状态下,企业利润和职工工资被缩减,再加上实际债务负担加重和物价持续下降的预期,可能导致投资、消费需求减少。而去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6%,大致与收入增速相当;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仍保持较高水平。以电商、服务业创新为代表的一批新的商业模式的崛起,正在撬动和激发新的消费热情。“一带一路”、产业升级、环境治理等政策引领的投资热潮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的信心,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投资的方向。
也有人喜欢用国外的CPI数据对中国经济做判断,但衡量之器却有差别。比如,我国在统计CPI时要计算所有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美国等国家则统计将燃料和食品价格剔除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核心CPI。统计方式不同,使用方式有异,生硬借鉴和套用,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来自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了“失去的20年”的日本。此间日本两次出现通缩且间隔时间不长,一次是1998年至2005年,另一次2009年至2012年。即使日本央行将名义利率降得很低,但由于通胀率为负值,实际利率依然较高,导致企业债务负担沉重,投资意愿降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用一把尺子,描述出的是某一条线上的点,两把尺子,描述的是X轴和Y轴交会的点,而评判中国经济这个点所处的位置,显然需要更多的轴、更多的维度、更多几把尺子,去衡量,去描绘。对复杂事物的判断,仅用一把标尺来判断,未免不够客观,更谈不上全面准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