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两会投资机会在哪:机构热议四大资本话题

  • 发布时间:2015-03-02 09:13: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的两会上,新三板、国企改革、注册制、深港通等预计将成为热议的话题。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十几位公私募基金经理及券商投资主办,就这些热门资本话题进行深度解读。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王鑫 刘梦 张佳 见习记者 饶玉哲 李树超 实习记者 吴君

  新三板:投资中国的未来

  投资新三板决心不会动摇 两会讨论影响市场预期

  中国基金报:两会对国企改革的讨论会对你的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伟亭:对我的投资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市场情绪和预期。

  王欢:目前朱雀已经建立了国企改革标的库,并正积极筹备发行与之相关的产品。从投资标的上看,国企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改革力度有所差别,我们会更关注愿意做更多尝试的企业。同时,国企改革牵涉方面较广,包括企业的实际情况、想法和意愿、政策等,这些都需要紧密跟踪才能更好把握机会。

  中国基金报: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看,国企改革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杨冬冬:国企改革会带来四方面投资机会。第一,打破行政垄断,改革自然垄断。石油石化、电力、 铁路、电信等垄断行业将放开竞争性业务,许多原先存在行政垄断的服务业(文化传媒、金融、医疗、教育等)也放松管制。第二,解决“一股独大”痼疾。从国企上市公司看,采掘、钢铁、化工、建筑、公用事业等行业“一股独大”的情况比较严重,国有资本向非公资本出让股权的空间很大,也会带来许多机会。第三,国有资产证券化。各地国企改革均强调要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当前多数省份国企证券化率不到30%,提升空间很大,由此带来的并购重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做大做强将会广受资本市场的关注。第四,混合所有制“一企一策”。各国企在股权多元化的参与方、董事会建设、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多方面改革时将有所差别,多样化改革措施带来的改革红利值得期待。

  中国基金报: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会带来哪些影响?

  杨冬冬:首先,对国企进行分类管理,可以理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其次,降低国有垄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第三,建立市场化的经营与激励机制,提升国企效率;第四,优化行业结构,推动国企兼并重组。总之,国企改革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特点,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升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是中长期的政策红利。

  国有股减持是必然

  中国基金报:2015年国企改革预期会有什么重大动作?最终会否出现大面积国有股减持?

  胡晓辉:不会导致大面积的国有股减持,即使出现,对市场也没有太大影响。

  雷宇:国企改革最终出现大面积的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在完全竞争领域,如钢铁、石化等,但过程会是循序渐进的。

  刘伟亭:混合的一定意义就是减持,具体力度要看改革进度发展,减持不一定就是坏事,比如一些国企通过引进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股权做一定的让渡,这些都是合理的市场行为。

  中国基金报: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杨冬冬:有两个:一是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预期国有企业改革将延续至2020年。

  王欢: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类似于早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其关键是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变为核心性作用,能够提升企业运作的活力和效率,市场估值也会更高。

  胡晓辉:混合所有制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我国的债务多存在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中,由于杠杆过大、债务过深,我国要解决去杠杆问题很难获得资金,全社会通过银行信贷融资也不可行。在此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非常中国化的去杠杆解决方式,可以直接引进民资,增加企业现金,还可以用民资的活力解决发展的问题。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解决国家经济转型、企业降杠杆的重要战略举措,其核心在于真正让利于民、推出有效资产、让民营资本全方位地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

  刘伟亭:有效混合的内涵是要搞活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其次,混改后企业权责要分明,国企的优势是资源,民企的优势是机制,大家要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进行有效的组合;再次,混合后要能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最后,要让混合后的企业在市场上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这是检验混合是否有效的核心标准之一。

  雷宇: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有效混合的关键在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中国基金报:从机构投资者角度谈谈对国企改革的建议?

  刘伟亭:1、希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混改,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做到真正的政企分开,更加市场化;2、按市场方式进行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行合理有效定价的混改;3、混改要做到各方利益的共赢、多赢,这才有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雷宇:希望国企改革能够实现彻底的政企分开,同时能够保证民间资本可以获得足够影响经营决策的话语权。

  采访对象:

  胡晓辉: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雷宇:长安基金联席投资总监

  刘伟亭:国富成长动力基金经理

  王欢:上海朱雀股权投资公司高级合伙人

  杨冬冬:国投瑞银融华和国投瑞银瑞利基金经理

  注册制:壳资源炒作将降温 挖掘真成长股

  寻找真正的成长

  中国基金报:两会上有关注册制的讨论与表述会否引起你投资策略的变化?

  陈继武:两会对证券市场影响最大就是推行的快慢,需要经过讨论研究,其他影响不大。

  长信基金[微博]:会及时关注,一方面影响后续的打新策略,另一方面注册制推进后,壳价值会下降,对部分企业估值影响较大。

  晏斌:我们将会对两会上有关注册制的讨论与表述保持关注,现在市场关注点切换频繁,需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看好新经济主题的投资策略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魏凤春[微博]: 不太可能,这方面信息已经较为充分了。

  中国基金报:注册制推出会对哪些板块形成利好或利空?你的投资策略会否改变?

  莫泰山:检验某个板块或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投资机会,永远是基于其成长性和估值的匹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投资策略不会因注册制的推出而改变。而需要提醒的是,随着注册制的推出和完善,市场上曾经出现的热炒壳资源的行为可能将面临风险。

  雷宇:注册制的推出对纯概念炒作的股票是利空。而对真正高科技公司形成利好,因为注册制将有助于有活力的科技类小公司上市,将推高市场对高科技类股票的热情。

  刘伟亭:利好于新兴产业,尤其是对那些商业模式较好、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公司;可以做股权业务投资的上市公司;具有承销业务的券商板块。对于伪成长性公司和本身没有竞争力的公司则是利空,打新收益率也会有所下降。注册制推出后,我对成长性公司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会花更多精力来甄别伪成长公司,寻找出那些有真正核心竞争力能长大的公司。

  李冬: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是投向新经济相关领域,以成长股投资为主,注重大趋势和景气行业投资,在细分领域内更倾向于龙头企业。

  王欢:具体到板块,注册制利好券商、创投板块,与国际市场接轨、有竞争力的成熟标的会越来越好,而原来市场稀缺却是伪成长的企业,注册制以后会面临冲击。我们会根据注册制推出后市场情况调整投资策略,看市场趋势做投资。

  陈继武:最大的利好可能是投行,因为上市的生意变多了;对创业板利空比较明显,打击最大的是壳价值。对于我们来说,可选择标的增加,对有些行业的定价会发生改变,定价会更合理。

  农银汇理基金:从行业上来说,注册制的推进更加有利于券商以及转型风投类的公司,一方面拓宽了券商的业务量,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不同券商之间的竞争力分化。

  晏斌:注册制推出最利好新经济板块,主要集中在TMT、新能源、新材料、新传媒以及各行业的创新领域。我们认为注册制将带来市场热点的转向,但未必对整个大盘以及原先估值较高的新产业公司造成利空,但业绩不符预期、伪成长、伪创新的企业将更容易暴露风险,所以我会将投资策略的重点放在精选质地良好的新经济主题个股上。

  壳资源将减价

  中国基金报:你觉得注册制推出,对A股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莫泰山:从市场角度看,将会有更多企业上市;从投资者角度看,将有更多投资标的可供选择;从拟上市企业来看,将有更多融资发展机会。随着注册制推出以及以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能力肯定会上一个大台阶,从这点看,注册制非常值得期待。

  戴德舜:未来信披要求更高,退市、转板、投资者保护机制也将逐步完善,对中介机构的专业性以及投资者的判断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长期来看,注册制后IPO供给放开,打新的高收益规律也将被打破。

  长信基金:首先,将引导高科技未盈利公司回归A股;其次,将影响壳价值,注册制推进后,壳价值会下降,对部分企业估值影响较大。

  蒋建伟: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会降低市场壳的价值。重组、资产注入的机会将会减少,投资将会更多地关注公司的持续成长性,选股将更为重要。

  魏凤春:注册制推出对创投板块、券商以及整个新兴产业发展都有帮助。壳资源会减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更难以压价;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受益于大量新进入资本市场同行带来的鲶鱼效应。

  晏斌:注册制的推出会加速整个市场结构的变化,提升融资效率。首先,新兴企业会加快上市步伐,融资后进一步扩张发展,创造价值甚至成为牛股,引领经济结构调整的潮流;其次,传统企业会加速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的革新,带来经济结构进一步升级;最后,注册制将令定价回归市场化,直接融资比例提升,市场效率提高。

  吴文哲:A股市场会更趋成熟,融资渠道更畅通,IPO定价更合理,针对ST、借壳等小市值公司的投机行为会被平抑,等等。总体看来,市场对今年注册制的预期很充分,市场有意识地规避了一些纯炒作的个股。所以我们认为注册制虽然会增加新股供给,但对大盘蓝筹影响小于中小盘,特别是小盘个股。

  廖波俊:注册制对市场的影响,早期应该更多在心理层面,但经过长期预热,投资者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放开注册制以后不见得市场就会下跌。同时,随着注册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长期来说会导致市场分化。

  李冬:市场可能比较担忧注册制推行后小盘股会出现下跌,但我的观点不同。第一,如果要推出注册制,还是需要有完善的退市制度相配套,市场形成有进有出的格局,同时不审核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会一窝蜂上市,因为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发行成功,不太会出现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第二,好企业永远是稀缺的,不会因为有一家同行业的企业上市就过剩了,是否稀缺并不取决于同行业企业数量,而是企业的内涵;第三,并购的逻辑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反而强化了,但未来并购会越来越多地与公司原有主业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第四,注册制推出后,对ST和壳资源的炒作会减少。

  杨德龙:注册制推出后会增加新股发行量,对A股市场就是增加了股票供给,特别是对创业板和中小板会造成较大冲击。在注册制下,新股定价可能更加市场化,避免人为压低,这样新股上市之后爆炒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刘伟亭:首先,可以较好解决创新型公司的融资问题;其次,很多散户喜欢炒作壳资源,未来壳资源价值将会大幅下降;再次,加大上市公司的市场供应,加速优胜劣汰,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成本也会无形增加。

  雷宇:注册制的推出能够扭转目前新股发行的行政管制的畸形结构,将一级和二级市场有效串联起来,让真正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快速上市,让证券市场真正发挥它的基本功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樊育林:注册制对于A股市场是影响深远的长期利好,一方面它扩展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它也提高了市场质量。这一变局中,泛互联网投资方向将明显受益,在注册制下这类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在资本市场上和投资者实现共赢。我们也将在这一方向重点布局。

  有望年内推出

  中国基金报:有媒体报道,注册制可能会在今年6月份推出,你怎么看?你觉得中国的注册制会是什么情况?

  陈继武:其实注册制可以放得很快,如果要等《证券法》修改,最早可能在6月份实行。从审核制到注册制并非完全割裂,注册制并非不审核,比如香港联交所有聆讯程序,也是审批管理过程。我认为审核制与注册制之间有过渡状态,以前证监会[微博]要初审、复审,再上发审会,现在可能把前两者合并起来,简化程序,加大对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要求和处罚力度,把材料审核等事情交给中介机构。

  魏凤春: 注册制不是从0到1的过程,注册制的推进和实际执行会逐渐减少实质性审核。在注册制的大框架下,IPO节奏的行政干预可能会逐渐退出,退出的过程至少需要3到5年。国内注册制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可能会更加严格,并至少在一开始时带有一定的实质性审核。

  廖波俊:注册制推出进程要看管理层的节奏控制,时间点选择很重要,要和股市、经济、货币政策等运行节奏相匹配。注册制会放宽要求,由证监会管理注册,交易所进行审核,但推出初期可能介于审核制和注册制之间。交易所审核时就会进行相关控制,一方面不好的企业还是无法上市,市场不好也会有发行失败情况出现,另一方面拟上市企业会分期IPO,通过节奏控制,逐步消化压力。

  戴德舜:注册制并不代表不审核,根据海外情况来看,注册制下将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审核,且审核内容较多。我们预计未来发行上市门槛会降低,供给量将增加,标的质量不会像部分投资者预期的那么低。

  樊育林:注册制是今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重大变局。我们认为注册制的核心是市场化,尤其是发行节奏和发行定价的市场化。从目前迹象看,发行审核下放至交易所是明确的市场化信号,但发行节奏和发行定价的情况还不明朗。我们预计中国的注册制会逐步完成这个过程,但希望这个过程能较快完成。

  晏斌:整体来看,相比审核制,注册制行政审核痕迹较淡、对上市公司限制条件较少、定价较市场化、发行速度较快,有利于直接融资的发展。中国的注册制跟国外肯定会有差异,以香港为例,在香港公司上市只需报备,并对自己所有陈述内容的真伪和质量负责,而国内监管部门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会有严格的监督。

  采访对象:

  陈继武:上海凯石益正资管公司董事长

  戴德舜:海富通基金投资总监

  樊育林:广发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蒋建伟: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经理

  雷 宇:长安基金联席投资总监

  李 冬:浙商汇金转型成长基金经理

  廖波俊:深圳展博投资公司首席策略师

  刘伟亭:国富成长动力基金经理

  莫泰山:上海博道投资董事长

  王 欢:上海朱雀股权投资公司高级合伙人

  魏凤春: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

  吴文哲: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总经理

  晏 斌:金元惠理投资副总监

  杨德龙: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

  深港通:利好深市蓝筹股 投资门槛有望降低

  深港通或今年成行

  中国基金报:你预计深港通几时会推出?你对深港通有何预期?

  廖波俊:深港通今年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至少也要等到下半年,需要总结沪港通经验以后再安排。

  吴文哲:预计今明年推出,预期与沪港通类似,将大幅提升A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参与者结构的合理化,也将推动资本项下的开放。

  杨德龙[微博]:沪港通已经顺利运行了几个月,深港通的推出也是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深、港交易所也在进行磋商,预计深港通的推出不会太久。由于沪深交易所差别不是太大,深港通的规则预计会参照沪港通,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过,沪港通在推出时,港股通需要50万元投资门槛,这个高门槛导致港股通交易并不活跃,我认为深港通在推出时候可能会考虑这个问题,适当下调投资门槛,但是否下调还取决于港交所意见。

  魏凤春:2016~2017年有可能推出深港通,要看一段时间沪港通的表现。对深圳市场而言,要看具体机制和标的股票的选择,现在还难以判断;总体应该是有益于提高中国A股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整合程度。对港股影响应该较小,或者主要是偏负面的影响。

  陈继武:沪港通平稳开局后,深港通将水到渠成,但具体时间不好说,可能港交所会比较着急,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香港资本市场的重大机遇,香港扮演了人民币离岸和结算市场的角色,资本市场的自由开放有助于香港成为一个离岸市场。沪港通初期运行比较平稳,因为当时A股市场上涨较多,海外机构投资者比较理性和谨慎,导致初期每天额度使用不高。我认为不要只看初期,而要看5年10年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这种双向开放打通两边资本市场通道,投资者可以更广泛配置投资资源。

  对创业板影响有限

  中国基金报:深港通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对创业板会否形成压力?

  长信基金:由于深A股估值较高,对海外机构吸引力有限,因此我们认为深港通带来的增量海外资金相对有限,但出现大量资金净流出的概率不大,不会对创业板形成压力。

  蒋建伟:深港通的推出类似于沪港通,实质是A股国际化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重要性的提高以及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提升,将会在中长期对国内A股有较大正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加大A股波动。如果在深港通推出之前,创业板大幅上涨,那么深港通推出可能会对创业板形成短暂冲击,但是股价最终是由公司基本面决定,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股价一定会持续走高,跟是否创业板无关。

  陈继武:创业板本身定价不合理,现在开放市场,对其形成冲击比较正常,价格会更为合理。有效的市场应该是定价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这样才能提升整个国家的运行效率。

  王欢:深港通在逻辑上会对创业板估值形成压力,但实质上影响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市场原来对沪港通预期非常高,但实际开放后额度使用暂时并不大,此外,每个市场都有监管、法律等软性问题,投资者开户等一系列困难,所以实际冲击程度还有待观察。

  廖波俊:市场比较担心深港通推出后,创业板会有抛售压力,香港小盘股会得到提振。我们不这么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A股市场比港股更活跃,从沪港通的资金流向、每日交易量都可以看出,同时A股是新兴市场,吸引力较大,经常是A股上涨带动港股上涨;第二,香港成长股和A股的环境完全不同,除了个别公司,大量代表新兴产业的公司都在深圳上市,香港成长股资源比较缺乏,而且内地成长股有庞大内地市场为依托,例如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产业的深入结合,比如金融、医疗、农业等;第三,从时间周期上来看,深港通开发的标的一开始可能不多,也许会是深证100,之后才会逐步放开。

  杨德龙:深港通如果推出将有利于深市的蓝筹板块,尤其是对深证100等可能纳入深港通范围的股票形成利好;而对创业板则形成利空,因为香港的小盘股估值较低,而A股创业板的估值过高,可能会导致创业板估值下降。

  魏凤春:由于有沪港通的示范效应,深港通对市场影响会大幅减少,预计短期对创业板影响较小。

  期待降低深港通门槛

  中国基金报:你会否借道深港通或沪港通投资港股,为什么?

  陈继武:市场可以自由流动是最好的,我们会根据估值进行投资。只要股票足够便宜并且有很大价值,就可以投资。重要的不是涨跌,而是股票有没有价值,有时下跌反而是好机会。对于看准的股票,坚持买入持有,会有比较好的分红。

  王欢:我们更倾向于选择AH股有估值差异的股票,选择认可的公司,同时也会观察影响香港市场的全球资金变化。

  廖波俊:目前没有系统性研究和投资港股的打算,只在研究A股市场时注意到同行业、同领域的港股标的,结合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客户等方面考察过一些。如果未来有条件,我们不排斥投资港股,但比较看重标的质量。

  杨德龙:现在基金尚没有渠道借道沪港通投资港股,如果未来放开的话,港股还是有许多内地稀缺的投资机会,例如,港股有博彩业、互联网等A股稀缺的板块,而且港股的小盘股估值较低,相对于A股更具有投资价值。

  中国基金报:你对深港通推出有什么建议?

  杨德龙:我建议在深港通推出时,降低港股通的投资门槛,从50万元下降到10万元甚至取消,不以资金量大小来设置门槛,将大量散户排除在外。

  陈继武:第一,初期渐进式的开放是一个选择。第二,随着A股市场的完善,两边市场开放的深度和幅度会更加往前走,比如市场工具运用上,两边正在慢慢对接,推出了期权等工具,A股在市场的深度和完善方面逐渐向香港市场靠拢。

  采访对象:

  陈继武:上海凯石益正资管公司董事长

  蒋建伟: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经理

  廖波俊:深圳展博投资公司首席策略师

  王 欢:上海朱雀股权投资公司高级合伙人

  魏凤春: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

  吴文哲: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经理

  杨德龙: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