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出不等于资本外逃应理性看待
- 发布时间:2015-02-28 10:04: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连日走低引发市场关于“资金逃离中国”的言论再度升温。一些观点利用中央持续开展反腐行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将个别知名企业改签注册地、海外收购资产等市场行为贴上“富人转移资产”的标签,并以此推导出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的结论,这其中不乏过度演绎和任意揣度。
笔者认为,自央行去年3月宣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进一步扩大以来,人民币打破单边升值走势是应有之意,双向波动明显增强之下,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加大,出现一定的资金外流压力亦在意料之中,不应该与资本外逃画上等号。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相对于2013年持续、 较大规模的资金净流入,2014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加大,由年初较多的净流入,转为二季度净流入规模急剧放缓,再到三、四季度的净流出,且年底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分析指出,资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深入人心,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市场主体相关财务运作开始做出适应性调整。去年二季度以来,企业结汇意愿减弱、购汇动机增强,并采取了增加外汇存款、减少外汇贷款的财务操作。数据显示,2014 年,银行各项外汇存款余额上升1084亿美元,较上年多增2.8倍;银行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仅增加204亿美元,较上年少增60%。
其次,随着美国经济数据转好和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汇率全面走强,2014年全年美元指数上升12%。在此情形下,国际资本大量回流美国,相对之下,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的压力。中国亦概莫能外。
再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市场越来越关注我国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一些风险和问题,市场情绪处于较大波动期,加之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均衡合理水平并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激发了境内市场主体资产负债币种结构的调整。
事实上,从上述分析即可看出,从汇率价格走低得出资金逃离中国的推导过程有本末倒置之嫌。如果真的发生资金大规模逃离中国,那么对人民币资产的抛售确会使得人民币汇率疲弱。然而,货币汇率走低的现象却不一定能够反推出市场对人民币资产失去信心。对美元资产需求的增长、企业持汇意愿增加、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等亦能使得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相对减少,对海外资产的配置相对增加,从而影响汇率。
此外,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虽然有所走低,但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多边汇率总体依然偏强。2014 年,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6.4%和6.2%。
尽管当前我国跨境资金呈现出一定的流出压力,但不能忽略的是,相较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近年来维持在7%左右的经济增速远超平均水平,对于非投机性的长期资金仍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来华直接投资流入225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7%;净流入1474亿美元,增长7%,说明我国仍是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同期,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利润汇出791亿美元,减少8%,反映出境外直接投资者对华投资信心基本稳定,未现抽离资金情形。
退一步说,资金流出,焉知非福?当前跨境资金偏流出可以说是对此前持续大规模资金流入的纠正,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有利于解决我国外汇占款过高的问题,符合人民币汇改的方向。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央行逐步淡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资本流出”的格局必然将更加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