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走进黑龙江省饶河农场——现代化农业造福寻常百姓家

  • 发布时间:2015-02-27 15:1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财经2月27日消息(记者卢靖)“这两天去家乐购了吗?门口已经开不进去车了,我想给孩子买两件饮料都挤不进去。”的士大哥笑侃到。

  “说到底还是粮食丰收,大伙手里有钱了。”副驾座位上的中年阿姨一边应着一边看向路边的田地。

  寒冬里的田地白茫茫一片,黑土被大雪遮的严严实实,细看可以数出一道道埂子。

  2014年对于饶河农场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投资4000万大型水利工程顺利竣工,这一年风调雨顺,大豆亩产从平均350斤攀升到了500斤,水稻更是刷新了最高亩产纪录——1500斤。

  央广网财经记者在羊年春节来到了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就农业现代化问题采访到了饶河农场农机科科长周国庆。

  “饶河农场正扣了建设现代化农业这个思路!”周国庆说到农业现代化不禁感慨到,“农场土地集中、连片,适合规模性经营,正向着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目标发展。”

  四千万水利建设工程增地五万亩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首位,其中在“粮食产能”中重点强调要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饶河农场地处三江平原中南部,是乌苏里江、挠力河、南通河汇聚之地,湿地面积大。

  “前几年,旱年头有50多万亩土地,一遇到涝年头,就只能种40来万亩地,主要原因就是水利设施不配套,地种不下去。”周国庆用八个字总结农场耕地情况——“旱年地多、涝年地少”,百姓中间更是盛传湿地“十年九不种”。

  从2011年开始,农场实施了4000万大型水利建设项目,进行耕地复垦、复修,平整土地、土地连片,截止到2014年工程竣工,增加了标准农田五万余亩,周国庆介绍说。

  所谓标准农田,就是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基本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周国庆解释道。

  农业机械更新实现国家、企业双补助

  据农业部统计,去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1%以上,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

  “这几年农业机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美国机械,约翰迪尔VS凯斯咱们有20多台,每台车辐射面积在1万亩地左右。”周国庆说。

  2011年,农场建立机车农业装备中心,发射信号完全覆盖作业机车,实现了大马力机车卫星导航播种。

  “播种不用人了,机车也不用人开,就是人坐在里头,全都是电脑自己去播。”周国庆说,大马力机车要求每天工作量在400亩以上,周国庆认为饶河农场25万亩旱田的土地地块基本都能达标。

  而对于占据农场耕地半壁江山的30万亩水田也少不了大型机械设备的保障。

  “一台迪尔670收割机,原价是210万,农场和国家总共给补了40万;羊马、久保田等品牌全进口插秧机每台原价11万,农场补贴两万,一共有700多台。”周国庆感叹对农场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但确确实实节省了人力、增高了产量。

  除了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农用飞机在飞机航化施肥对防治病虫害、防雹增雨、增磷增钾方面也成绩斐然,农场负责机场人工费,农户每亩地花费7元作业费就可以享受航化施肥,而考虑到沿江气候防雹需要,农场也专门配备了装置炮和火箭炮。

  羊年春节比往年来的晚了一些,转眼又到一年春耕时。种水田的农户节后就要开始买种子张罗起水稻种催芽,农场辐射30万亩地的芽种生产线早已整装待发。采访即将结束,窗外又飘起阵阵小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期待饶河农场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好。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