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之作

  • 发布时间:2015-02-26 01:30:5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乐享悦读

  文·无机客

  笔者曾在不止一位科学家的回忆录或传记里见到“科学是美的”的这种说法,假如由追求美的艺术家们与科学家通力合作,创作一部艺术与科学交叉、别具一格的科普书籍,会是什么模样呢?大概就是眼前这本《哪儿,为什么,如何:75位画家为科学惊世之谜配图》了吧。

  这本书的形式,是由若干科学工作者来解答75个问题,在每篇科普短文之后,再配上一幅画作。该书题材的选择是“无知驱使发现”和“惊奇推动科学”的最佳例证。

  任何一位读者应该都会在75个主题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什么是反物质?”“地震能否预测?” “为什么每一朵雪花都独一无二?” “我为什么打哈欠?”“松鼠记得它们藏坚果的地方吗?”“癌是生物学上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件,怎么还会如此常见?”“为何人类与大猩猩拥有着几乎相同的DNA,却长得如此不同?”等等。

  撰写科普短文的作者大多用于博士或教授的头衔,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而为文章配图的画家之中,也不乏丽莎·康顿、杰玛·科雷尔、乔恩·克拉森这些在北美颇有名气的插画艺术家。

  读过这本书的人大概会被创作者的心意给打动,觉得确实买得物有所值。纵观各大网络书店,读者评价普遍很好,难怪在2013年TED书店推荐的10本好书中,也能找到该书的身影。除却“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之类的问题,书中提出的多数问题都能调动起读者的兴趣,让大家有读下去的动力;科学解释的部分言简意赅,往往只有一两百字,而搭配的插图又兼具趣味与美感。

  以笔者之见,为本书撰文的那些科学工作者的写作手法很值得国内的科普工作者学习。如本书第20页上,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Brian Yanny在解释“有任何物质能逃离黑洞吗?”这个问题时,简明扼要,有条不紊。他先是解释何为黑洞,再介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了黑洞的存在,然而,爱因斯坦并未将量子力学纳入考虑范围。更新的理论发现每个黑洞都会放射出微量辐射,即霍金辐射。最后描述了黑洞蒸发的过很。

  Yanny博士在论述中尽量少用物理学中的玄妙高深的术语,如“熵”“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等术语均未出现,即便短文中出现了“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一词,他也没有多做解释。(因为客观来说,要解释清楚“事件视界”概念,需要写一篇更长的文章才行。)

  经过Yanny博士的取舍,即便是普通读者相信也能读懂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所以,科学写作需要注重方法。假若大多数读者都难以明白,那么即便在文章中塞入更丰富更完备的信息都是白搭。

  而在画家为这篇文章绘制的插图里,出现一对少男少女,两人一个在黑洞内,一个在黑洞外,想牵手却牵不着。画家以其独到的手法展示了Yanny博士前文中写到的“霍金辐射导致黑洞表面附近出现一对粒子,一个在黑洞里面,一个在事件视界外面。外面的粒子确实能逃离黑洞,与此同时它的同伴则坠入黑洞里”,达到了图与文相得益彰的境界。

  出版本书的“编年史”出版社,以美国旧金山为基地,历来的出版物都装帧甚美,极有艺术范儿。这家创立于1968年的出版社拥有46年历史,有130多名员工,每年出版300多种新书,出版范围广泛,涵盖建筑、美术、文化、室内设计、烹饪、童书、园艺、流行文化、小说、美食、旅行和摄影等领域,可以说是美国地方型出版社的一个缩影。在大众图书饱受电子书冲击的年代里,《哪儿,为什么,如何》这样创意独到、制作精美的彩色图文书是很难以电子书形式呈现的。或许,今后的出版社面对汹汹而来的电子书大军,将更多地倚靠这一类书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