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只春天里的风筝
- 发布时间:2015-02-22 05:38:19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仿佛人经历的事情越多、年纪越大,对家的依赖就越深沉。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支边了。因为他们没在身边,我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青少年时代,每到春节这段日子,我的感受是五味杂陈的。
30年前生活在北京的小孩儿,到了春节,特别开心。这个节日能有新衣服穿,有瓜子花生吃,有压岁钱。家里还大扫除,贴窗纸,买猪肉,迎接新一年。所以小时候觉得过节特别值得期待。
后来大一些了,感受不一样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到底哪里是家?父母在宁夏盐池支边,但家里四辈人生活在北京城。所以那时候对我来说,乡愁是一波一波的牵挂。父母一两年才能回来一趟,既怕见到又想见到,怕是因为长时间不在一起生活变得生疏了,可毕竟是父母,越到过节越想念他们,这种对亲人的牵挂是我对乡愁的最初理解。
后来长大了,我上了艺校,和儿时过年又不一样了。一到过年过节,别人休息我就有演出,总是在外边奔波。这一晃,就从20多岁到了40多岁,越大越想回家,才终于能体会到落叶归根的涵义。
对家的挂念,对乡愁的认识,通过每年过年出国演出,感触就愈发深了。1986年我第一次出国演出。那个时候,美国和中国的生活水平有天壤之别,首都机场还是黑乎乎的,而到了美国就灯火辉煌。尽管国外的生活条件很好,但是有人邀请我到美国工作时,我还是拒绝了。当时我二十七八岁,总觉得别人家再好,也要回自己家。尤其是我所从事的歌唱事业,民歌只有在中国才能发展起来,到了国外并不吃香,也只有这块土地,才能让民歌大有天地。
那次出去18天,想家想得不得了。但是我和当地华人接触后,就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乡愁。当地华人对我们说祖国来人了,他们觉得特别亲切,原来乡音乡亲是这么回事。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很高兴,晚宴的时候,当地华人全家总动员,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这次出国后,每年都会出国演出。但是生活越美好,就越想家。困难的时候想打拼,觉得出去工作挣了钱,回家很有脸面。到了现在再出国演出,又有天壤之别了。中国的发展,给了海外华人坚实的后盾,他们更想家了。
我曾经给海外华人唱过一首《真想回家》:“真想回家放一只春天的风筝,真想回家看一眼故乡的变化……”,当时把很多人唱哭了。他们中真有人十年八年没有回来过,他们在国外打拼,通过我的歌声想起了家乡的井水、风筝和丰收的庄稼。但是与父母家乡相距万里之遥,尽不了孝心。不过这两年,我听说很多华人开始赶国际春运了,他们回国过年。过去七八年不回家的人,现在二三年就想往家跑。
为什么大家都会有相似的情绪呢?在我看来,春节的文化就是人情的文化,我们心中不断积蓄的思乡之情,要通过回家来解愁。因为人的思念到了一定程度,就像一个核,需要释放自己的心意。
乡愁更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牵挂,无论你贫穷或者富有,无论你年长还是年幼,无论你身在远方还是近在家乡。
今年,我继续受邀到美加等地演出,继续与海外的父老乡亲一起过年。我觉得这样过年很幸福,与更多的人分享佳节,传递来自祖国的问候。但我依然止不住思念家乡的心情,这就是我的乡愁。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