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滴滴专车被禁 究竟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 发布时间:2015-02-17 08:47: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滴滴一下,马上出发!”叫车软件发出的甜美声音令许多人倍感亲切,凭借着高额补贴和焕然一新的服务,一夜之间冒出的大量专车让一些习惯打车出行的人群看到了新的希望,滴滴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服务在一定时间内以车辆档次高、司机服务好等良好形象广受欢迎。

  但是,在乘客们对打车软件叫好后没多久,前段时间,在江苏南京却发生了的哥为抵制专车集体卸载打车软件的冷暴力事件,缘由是专车服务的兴起,会抢走出租车司机的一部分生意。由于各打车软件公司都在发力推专车服务而冷落了的哥利益,的哥这番闹腾颇有些失宠后的愤怒情绪,甚至有些威胁到打车软件的存亡命运。

  不过,的哥虽然心里边委屈被专车抢了生意,攻击的炮口直接指向专车服务可能存在的黑车非法经营问题。事实上,如果按照快的、滴滴等打车软件公司的初衷,合理的营业模式应该是加价叫车服务。打车软件就是为了优化打车效率的,在大家都普遍头疼的高峰打车时间段,通过加价功能,不仅司机可以直接获利,打车软件公司也可获得分成。

  然而,滴滴专车在2014年8月份推出后没多久,上海市交通委宣布:滴滴专车是黑车,营运不合法,随后又在12月25日晚间对12辆滴滴专车进行查扣,其中5辆车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1万元,剩余7辆车尚在调查取证中。

  2015年1月6日,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到北京首都机场查处黑车,并表态称将坚决打击借助叫车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在执法的一个小时中,交通执法总队查获2辆专车,各罚款2万元。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表示,将集中主要执法力量加大对各类“黑出租车”的打击,并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易到用车”、“滴滴专车”等利用叫车软件非法运营的“黑出租车”、“克隆出租车”、盘踞在重点场站地区扰序“黑出租车”等三类严重扰乱出租汽车运营秩序的行为,一经发现一律依法从严查处,高限处罚。

  尽管滴滴方面回应坚称滴滴专车的车辆不是“黑车”且可以保障安全。但此次查处将受到直接影响。有司机透露,已接到公司通知尽量不接去机场、火车站等订单。

  “滴滴专车”突然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是专车的出现影响了出租车运营市场的正常收入,还是“滴滴专车”触动了市场经济的哪根敏感动脉,究竟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专车”被禁的消息给专车市场重重泼了一盆冷水,专车即为黑车的所谓鉴定也让专车司机们对此垂头丧气。

  ?砸巨资抢养客户不亦乐乎 明争暗斗背后究竟是谁得利谁吃亏

  2014年是中国交通史上的改善年,春天伊始,打车软件们就挥舞着金钱,烧透了行业的半边天,两家巨头公司联手烧掉了数十亿元,收获也不可谓不丰厚,不单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培养了消费者移动支付的习惯,事实上,对于玩弄资本的巨头来说,钱是否存在自己名下并不重要,只要能用,他们随时能把烧掉的钱一把赚回来!

  烧钱大战的好处不断发酵,专车服务就是其中最大的瑰宝。去年8月份,互联网专车服务在中国诞生,大量的高档轿车纷纷出现在城市公路上,一般为20万左右的车,同普通出租车相比,专车的服务具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等运营特点,原本是想成为“传统出租车”的补充,但没想到市场反应火爆,直接威胁到传统出租车的生存,一不小心点燃了传统司机的怒火,诸多省市传统出租车司机罢工,理由之一就是受到了互联网专车服务的冲击,这是压垮出租车司机的最后一根稻草,罢工爆发的真正原因是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那些血淋淋的份子钱。

  “每天一睁眼就欠公司好几百元,工作十几个小时,其中六七个小时是为公司拼命。”很多网站都转载了这位司机师傅的心声,语言朴实至极,却折射出中国租车系统的问题。目前,出租车公司运营证都是靠“烧钱”得来的,他们先是从相关部门的手中花大价钱买来运营证,再聘请或转租给司机运营。业界常说的份子钱,就是因司机无力一次性付清几十万的运营费用而向出租车公司支付的本息。这种操作模式和房贷分期付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更加赤裸裸。但司机付出了大量的份子钱,换来也只不过是一个“合法”的身份。专车服务的兴起和出租司机的罢工重新燃起了公众对“份子钱去哪儿了”的兴趣。

  现在看来,烧钱大战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科技资本领域,更关乎中国交通系统的升级,甚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民生,好事者纷纷预测:交通部有望借着专车服务,彻底推倒现有的交通格局,建立租车新秩序。

  专车服务理应借着互联网风靡全国,为市民出行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能大大缓解传统交通系统的运营压力,但正在国内专车服务野蛮生长之际,相关部门的“黑车”帽子却在适当的时候扣下来,上海、北京等地相继查扣互联网专车,关于查扣,官方解释最流行的版本就是“私家车加入专车运营属于黑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多地出现女大学生因搭乘黑车失联的新闻,也让这种声音显得底气十足。

  随着专车服务的火爆,舆论风暴的重心集中于“专车即黑车”的讨论上,但自大量传统出租车司机罢工之后,舆论又将焦点转移到传统出租车运营管理,乃至整个中国的交通体系上来。

  专车上配有充电的接口、少许的矿泉水、专供婴幼儿使用的儿童座椅等等,据说这些已经成为未来专车的标配,司机也一改传统的哥的邋遢形象,因为有足够的利润,他们基本不会出现抢单、挑单、绕路的行为,另外,互联网专车App不仅仅是黑车洗白的一次契机,也是促进中国交通系统升级的重要工具,也正因如此,交通部和央视、中国之声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媒体多次公开力挺“专车”服务,最解气的说法就是“专车是创新服务模式”。

  而传统出租车上除了不具备专车良好的硬件设备外,抢客、爆粗口、中途甩客乃至弹弦子绕路等诸多不良行为扰乱了原本美好的打车出行,专车服务弥补了很多出租车达不到的舒适乘车服务,也给专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各类专车进入市场运营后,专车司机们笑了,出租车司机怒了,乘客打车更是难上加难了,但随着“滴滴专车”被禁,出租车叫车软件被滥用,黑车趁机混乱搭乘又开始呈现,更多乘客的安全出行究竟谁来保障!

  但是,叫车软件烧钱揽客是短暂效应还是持久效应,投资者在冒险,乘客却坐着车还拿着返券乐此不疲。风险投资商押宝是否找对了方向,市场发展再好却由不得相关部门叫停的一纸文书的出台让人措手不及。

  专车被禁,滴滴无奈,乘客无语,神州专车的出现能否披着合法外衣在适当时机令“滴滴专车”改变现有局面,专车正规化运营的春天究竟在哪里!

  打车难衍生潜在高端市场 交通改革迫在眉睫不容忽视

  提起打车难,很多乘客苦不堪言,看着拥挤的道路上车来车往,但就是拦不到一辆空车,更有部分出租车司机挑客、拒载、不打表高价宰客等现象,让寒风中等车的市民心生怨气,在北京,打个车就真的一直那么难吗?

  早晚出行高峰期出租车价格的调整给北京的打车难问题带来了短暂的缓解,但依旧有很多高档写字楼前聚集的白领人群还在苦苦等待着空车的到来。

  出租车数量的国家标准为“大城市每万人不宜少于20辆”,但当前北京现有出租车仅6.6万辆,人均保有量约为33辆/万人,想打车的人不知道哪里有车,同时出租车不知道哪里有人打车,如此矛盾造成了空驶率高和打车难并存的怪现象。

  目前多数国内城市的出租车普遍采用经济型轿车,而且一些出租车使用时间较长,外观和内饰简陋,出租车的保养维护是司机自费处理,为了节省成本,出租车的保养更是不容乐观,乘坐舒适性更是无法与专车相比。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要想在这场“抢食”大战赢得话语权,则要面临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改革。

  “滴滴专车”业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峰期间打车难问题。不过,“滴滴专车”是否具备运营资质,能否保证乘客安全成为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最近一段时间,因搭乘“黑车”发生的事故不少,“滴滴专车”是否能保证乘客安全?据了解,除私家车外,大部分专车车辆来自与滴滴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而司机多是滴滴以劳务派遣形式招聘的员工。普通出租车司机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且必须保证3年内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等。租赁公司没有运营资质,属于“黑车”,对于“滴滴专车”的身份,不少人也表示质疑。

  每个新生事物刚诞生有争议是正常的,用网络工具可以提高大家的出行效率,专车也不挑客,方便了乘客,司机收入也提高了,为什么要封杀呢?

  规定下发“滴滴专车”被禁 专车遇冷舒适出行交通改革路在何方

  2014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曾下发一份名为《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运营提供便利的通知》,其中指出,一些经营者主动与汽车租赁企业洽谈租车事宜,或自行登记注册汽车租赁企业但不按规定备案,同时将各类私家车聚于名下,“其目的不是依法从事汽车租赁经营,而是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滴滴专车”在上海遇冷,在首都机场被查等事件出来后,舆论出现一边倒的倾向,诸多乘客纷纷声讨政府扼杀创新,不顾老百姓出行难问题,甚至还指政府此举在保护自身的出租车的份子钱收入等。

  然而,依政府所查明“滴滴专车”有黑车运营现象,一部分黑车司机通过“滴滴专车”摇身一变洗白自己,从此再也不担心被交通主管部门查处。诚然这确实是给用户提供方便,但相关的安全如何保障,黑车说到底还是黑车,无论怎么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也无法真正洗白自己身份。一旦出现安全纠纷究竟谁来负责,平台方会认为我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不提供具体汽车运营业务不会理赔,而司机方以无任何法律约束条件为由弃车而走,吃亏的自然还是消费者。

  据市交通执法总队队长、新闻发言人梁建伟介绍,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0号)》第4条,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属于未取得运营资格擅自从事非法运营。

  无论签订什么样的协议,只要从事出租车服务就是非法营运。而事实上从去年全年查获的47起非法营运的案例来看,全部是社会车辆,执法人员没有看到过和租赁公司签订的合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即使是遇到真正的租赁公司的车从事营运活动,也会按照黑车处理。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滴滴专车”司机是有着专门公司挂靠的正规军,即一些旅行社或者汽车租赁公司的汽车加入“滴滴专车”成为专车服务的提供者,一些本应该闲置的商务或者旅游包车就通过“滴滴专车”流入市场,与正规出租车争夺市场。

  比出租车更容易打到,且服务周到、坐得舒服是一些使用过专车软件的乘客的共同体验。专车可以让自己享受坐宝马回家的感觉,对于“专车”严打,不少乘客都认为,虽然可以理解,但是难免有些遗憾,希望能有相关的规定,帮助“专车”留下来。

  “滴滴专车”被禁,打车软件行业的融资项目能否收回成本取得盈利,创新型资本市场操作向出租车垄断行业开刀,是真的方便乘客一举两得,还是得不偿失就此罢手,或是本就是资本运作的一个笑话、一个阶段还是其他原因,“滴滴专车”被禁,究竟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文/王雪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