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尊重历史照片“物”的价值

  • 发布时间:2015-02-16 03:19:5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钟菡

  加拿大华裔影像收藏家蓝可立日前专程飞往上海,为的是找回一张遗落在浦东机场的珍贵历史照片。谈到摄影收藏,蓝可立表示,“古董照片不等于历史照片,它还有历史以外的艺术价值。”他希望有能力的公益机构,如上海图书馆、博物馆等,能多做一些摄影原作的展览。

  “原版”弥足珍贵

  蓝可立此次专程寻回的这张著金湿版玻璃蛋白照片是他最珍贵的藏品之一,为1874年拍摄的巴黎歌剧院雕像,实物尺寸38x29厘米,十分清晰。

  “现在美术馆常常展览数码翻拍的原作照片,以目前的技术可以做到原作细节95%以上的呈现,我们肉眼很难看出区别。但对摄影收藏来说,照片的相纸同样重要。”蓝可立说,我们通常所谓的“原版”照片是指摄影师在拍摄后5年以内的冲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和相纸有关。“相纸的销售会有一定的时间段,但有效保存期不会超过10年,所以收藏家很容易通过相纸分辨古董照片的年代。”而且,如果照片背后有文字说明和展览印章,它有可能清晰地记录下了拍摄背景和流通过程,对于摄影收藏来说,是最为珍贵的藏品。

  “原作”现在何处

  那么,这些老照片的“原作”都在哪里?蓝可立谈到,有一些流通到了公益机构和藏家手中,而很多新闻照片的原版可能保存在新闻社里。“过去,新闻照片是要连底片一起寄到新闻社里。使用完后,新闻照片很少被寄回给摄影师,更多是被新闻社作为档案储存起来。当库存有限时,也会进行清理,这些被清理出来的第一代原版照片往往价值最大。”

  比如著名的照片《中国娃娃》。该照片是蓝可立通过网络拍卖收购的珍藏,拍摄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军空袭上海南站时,一个小孩坐在废墟中哭泣的图景。作者是中国第一位姓名可考的新闻摄影记者王小亭,当时供职于万国通讯社。蓝可立介绍,这张照片是用电影摄像机拍摄的胶卷照片,“当时是从一段视频中定格剪出来一张,寄给美国《生活》周刊,作为日本侵华罪行的见证。后来宋美龄去美国演讲时,呼吁为战火下儿童捐款的海报用的就是这张照片。当时,为中国抗战吸引国际上的援助,这张照片曾起了关键的作用。”

  “原作”意义何在

  蓝可立介绍,不少老照片如《中国娃娃》的原版扫描在谷歌上可以买到,只需要180美元,通过数码打印出来,可能跟“原作”没有差别。“这张照片的底片是整卷寄到美国的,如今底片还在美国,除了我手中的这一张外,国内暂时没看到有其他原版出现。但跟谷歌的打印版比,这张原版大概也只有材质的区别。”

  既然这样,展览原版照片的意义何在?蓝可立认为,“中国没有收藏照片的文化和观看习惯,这背后有历史的因素。对于摄影展,如果大家只是来看看而已,那么展览原作是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的。我觉得有些观念应该转变,对于展览老照片尤其是历史照片,不应只是为宣传考虑,而应该作为‘物’来考虑,尊重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

  3月13日至23日,蓝可立将在杭州的转塘生活艺术馆做一场有关“电影与摄影”的专题展,“真正做摄影收藏的,在中国大概只有二三十个。来国内办展,我更希望借此认识其他的藏家,把它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被问到是否愿意拿出《中国娃娃》给相关摄影展“站台”时,蓝可立表示,“我当然愿意。只是,希望来看展览的人是真正对原版照片感兴趣的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