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打造贺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 发布时间:2015-02-16 01:31:2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判断,明确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方向、路径,也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桂黔三省区联手打造“贵广高铁经济带”和成为广西唯一的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城市等重大战略机遇,贺州市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贺州市市长李宏庆。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记者:贺州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同时也是广西的东大门和面向粤港澳最便捷的通道,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其发展令人期待。首先能不能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贺州市当前的发展情况?

  李宏庆:作为广西最年轻的地市之一,贺州正在上升为粤湘桂交通枢纽、旅游枢纽,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面临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于贺州还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市情实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4年贺州市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夯实发展支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突出生态宜居,深入推进“美丽贺州”建设;注重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实现了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向好。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4亿元,增长6.1%,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2%、5.5%和6.7%;财政收入40.6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503.3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9%;城镇登记失业率2.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一些事关贺州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捷报频传。

  科学发展思路取得大突破。我们按照2013年10月主席在贺州调研时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向东开放、向东靠拢,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和去年7月清华书记在贺州调研时提出“贺州要发挥向东开放排头兵作用,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的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向东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定位更加清晰、明确。

  城市规划编制取得大突破。我们抢抓贺州成为广西唯一的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县的历史机遇,全面启动“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同时,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城市总规、“生态新城”“一江两岸”概念性总规及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园区规划和17个重点镇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对城市发展空间的管控力明显提升,未来发展蓝图更加美好。

  交通优先发展取得大突破。我们努力打牢发展支撑,在贵广高铁建成通车的基础上,开通运营贺州直达南宁高铁动车,将贺州至广州、至南宁车程分别缩至1个半小时和3个半小时左右,贺州昂首迈进了“高铁时代”,加快融入“高铁经济带”,时空格局得到极大优化。同时,永贺高速公路实现复工,贺州支线机场、通用机场、警用和应急救援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正加速推进。

  重大项目投资取得大突破。我们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全市投资增速首次赶上全区水平,市级层面重大工业项目新开工数、完成投资额分别是上年的2.3倍和1.5倍,工业投资和产业投资的比重明显提升。特别是,提前谋划了总投资达6000多亿的657个“十三五”重大项目,为我市后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项目融资工作取得大突破。我们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9亿元,增长15.3%,增速在全区排第五。特别是,争取政策性贷款首次超过100亿元,首次成功发行企业债10亿元,完成世行亚行贷款、德国促进贷款等一批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我市重大项目投资后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个千亿元产业”取得大突破。我们坚持发挥资源优势与突出产业特色相结合,突出抓好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碳酸钙产业蓬勃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97.8亿元,增长32.6%。特别是,注重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与中科院合作建设贺州创新基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投资40亿元的碳酸钙产业项目、广西旭腾实业集团投资19.6亿元的新型建筑材料纳米科技板项目落户贺州,加快带动了“两个千亿元产业”集聚发展。

  生态产业建设取得大突破。我们认真落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全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 在全区率先培育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养老等四大业态,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获自治区批复实施;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华润(贺州)电厂荣获“中国最美电厂”和“人文美”电厂荣誉称号;富川瑶族自治县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昭平县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姑婆山景区成为广西唯一的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昭平七冲、大桂山鳄蜥两个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民生重点领域取得大突破。我们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在全国率先整合资源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280个农村幸福院、49个五保村和6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昭平镇城东社区、富阳镇铁耕社区入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贺州高中、市实验中学如期搬迁新址办学,龙山小学、八步三中、平桂三中、平桂一幼等新建学校竣工投入使用,经多年努力结束了建市以来未新增一所城区中小学校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

   谋划新的举措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记者:贺州市被广西定位为“向东开放排头兵”和“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在经济新常态下,有何新的发展思路?

  李宏庆:当前,贺州正处在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速度、方式、结构、动力、机制正发生重大转变,贺州市既面临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又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性特征,固有的矛盾更加突出,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也不断出现,经济持续下行的态势和发展的环境仍然非常严峻。但总体来看,贺州市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花落贺州,为贺州市提供了建市以来最大的政策红利;桂粤黔三省区联手打造“贵广高铁经济带”,贺州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作为珠三角经贵广高铁进入大西南第一站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将更有效的把矿产、生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动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等重大机遇,以扩量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实施“多规合一”为切入点,以壮大“两个千亿元产业”为龙头,构建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体系和特色城镇体系,突出驱动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3%以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化率提高到4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贺州市既要保持合理较快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既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稳增长,又要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强后劲的工作。我们要树立新的理念,谋划新的举措,实实在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整体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狠抓“多规合一”

  统领区域协调发展

  记者: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贺州市作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如何以此为机遇,绘制好发展新蓝图?

  李宏庆:贺州市作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是广西唯一一个入选的试点市县,是国家给予的巨大红利,更是贺州市率先启动规划工作改革创新、进而带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机遇。我们要坚持“先行先试、可以突破”原则,建立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规划衔接协调机制,探索新常态下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将“多规合一”试点与“十三五”规划有机结合,科学编制《贺州市发展总体规划》,统领贺州市发展全局。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增强规划的调控指引,突出全市发展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为城乡管理、土地利用、环保生态、交通建设、民生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和接口。同时,精减专项规划数量,增强专项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强化空间管控能力。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优化空间布局融为一体,按照“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发展要求,落实“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的工作举措,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空间,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科学界定城市潜在空间,不断优化土地增量布局,盘活土地存量管理,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保障人口、产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高效管理模式。建设“多规合一”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等多元化信息统一平台,实现“一张蓝图”的规划平台、审批流程、反馈机制和监督体系。以此,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压缩审批时限,实现“报得进、审得快、批得出”,促进城市的高效管理。

  狠抓开放合作

  当好向东开放排头兵

  记者:开放合作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根本出路。去年,贺州昂首迈进了“高铁时代”——贵广高铁建成通车,并开通运营贺州直达南宁高铁动车。贺州市如何通过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打造开放新优势,再创经济发展新红利?

  李宏庆:越是发展,越要加快开放。贺州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在高铁开通之后,作为珠三角经贵广高铁进入大西南第一站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我们要深入实施“向东发展战略”,以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先行区”为引领,加快打造“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以园区为载体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按照“一区多园”“园中园”模式,抓好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西湾园区、旺高工业区平桂分园、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钨钛锡产业园、稀土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按照“双驱工程”实施要求,尽快完成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完善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旺高工业区、钟山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确保重点园区年内实现30万平方米并力争完成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以上。更加注重招商选资,严把投资强度、产出率、生态环保等准入门槛,深化与产业龙头企业、央企强企的合作,完成产业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实现重点园区新增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同时,以重点园区为载体,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美丽广西香港行、桂台经贸合作论坛和贺州农展会等平台,拓展与东盟、粤港澳、台湾等地合作交流;完善招商项目跟踪服务、督促检查机制,提高招商成功率、合同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竣工率,力争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280亿元以上;积极培育进出口经营主体,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力争完成外贸进出口1.76亿元,增长10%。

  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按照建设“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发展要求,抓好2014—2016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推进涵盖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城市路网、水路航运、农村道路的44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对接。同时,围绕重点园区和重大产业布局,全面启动建设一批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专业市场、软件与信息、生态休闲养生等领域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要通过争设南宁海关贺州办事处、创建公路口岸、发展“铁海江”联运等形式,努力打造桂粤湘边界“无水港”;加快把贺州旺高新材料国际交易中心创建成为自治区级现代物流集聚区,重点推进旺高·国际石材城会展中心、贺州碳酸钙产品展示长廊、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物流园、平桂旺高物流商贸城、贵广铁路钟山西站站前物流园、贺州市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自治区级商贸物流专业市场,重点抓好贺州古柏特色产业综合交易集散区、贺州市平桂新区新型综合市场、富川有机果蔬综合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联手做大高铁沿线特色旅游品牌。抓紧实施桂贺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与沿线城市互动合作,积极宣传推广贺州生态旅游等特色品牌,共同开拓客源市场。要推进与桂林建立政府联席会议、部门对口协商等合作机制,对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打造桂贺一体化旅游圈,融入粤桂黔大旅游区建设。完成昭平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和申报工作,力争富川瑶族自治县进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行列;完成黄姚古镇创5A申报工作,继续推进姑婆山景区创5A工作;加快建设姑婆山景区游客服务集散中心、南乡森林温泉度假村、秀水状元村等重点旅游项目,进一步凸显贺州自然生态、人文景观、长寿养生资源优势,提升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华南生态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

   狠抓转型升级

  壮大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

  记者:工业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更是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必须把工业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碳酸钙等独特资源优势,贺州市如何加快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李宏庆: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产业的强力支撑;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决定着发展的质量。我们将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相结合,培育独具优势的产业竞争力。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稀土等产业关键技术建立科技攻关平台,重点推进与中科院过程所和电子所合作的贺州创新基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贺州生态经济研发和循环农业试验基地、广西碳酸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广西碳酸钙质量检测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园区高新企业培植力度,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入实施“引智入贺”工程,通过聘请产业发展专家、争设院士工作站、专利技术入股等多种模式,提高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

  构建以“两个千亿元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体系。抓住平桂石材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的契机,重点建设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石材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打造布局合理、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碳酸钙千亿元产业集群;强力推进广西旭腾实业集团新型建筑材料纳米科技板项目,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以及资源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打造新型建筑材料千亿元产业。同时,继续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信息、食品药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抓好日轻桂银偏析法高纯铝、桂航精密铸锻件、平桂飞碟钨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改、华润啤酒二期工程、富川年产30万吨天然饮用水、华泰药业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雁阵齐飞”产业聚集发展模式,年内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

  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坚守全市16.77万公顷耕地保有量和14.41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6万亩、总产量72万吨以上。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则,实施“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10000亩以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个以上。强化农业企业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完成10家企业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广西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加强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抓好五个县(区、管理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培育和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争创“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对接供港蔬菜“直通车”项目,扩大出口备案基地建设,提升发展“粤港澳果蔬基地”。

  狠抓生态经济

  打造和谐友好的“生态贺州”

  记者:青山绿水,百姓欢颜。贺州是广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小市”,但却是生态资源丰富的“大市”。贺州市如何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保持“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品牌?

  李宏庆:生态优美是贺州市的一个城市标签。作为广西东大门的贺州市,一直以山清水秀生态美而闻名遐迩,物种多样丰富,环境质量优良。我们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产业。尽快完成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抓好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的自治区级产城融合试点工作,落实《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年)》要求,打造“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和生态健康晚年”新型业态和特色品牌。规划建设自治区级健康养生集聚区,推进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生态昭平休闲养生示范区、贺州姑婆山国际养生度假区等工程项目,加快打造自治区级健康养生集聚区。同时,支持富川瑶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以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为核心,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构建“生态宜居”的特色城镇体系。深入实施总投资150亿元的市容市貌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重点抓好生态新城核心示范工程、“一江两岸”建设开发工程等八大工程,推进火车站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工程、大钟山公园、八步文化旅游新城等项目建设,新铺设狮子岗排洪河截污工程、黄安寺排洪河截污工程等城区雨污分流管网100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40平方公里。完善并落实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整治违法乱建、乱摆乱卖等突出问题,努力改善百姓的工作生活环境。实施好大县城战略,突出抓好全市17个重点镇建设。推进“美丽贺州·生态乡村”建设,健全清洁城镇乡村机制,抓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重点打造25个市级精品示范村屯,培育形成功能互补、共建共享、风情浓郁的特色城镇带。

  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治理。继续开展环境风险安全隐患大清查大整治行动。突出治理207国道平桂段扬尘污染。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深入实施“绿满八桂”工程,完成造林21.3万亩,义务植树640万株。以龟石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和西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建设为抓手,强化贺州水源地利用和保护。推进天然林、水源林保护、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与相邻的永州、肇庆和清远等市加强环境应急区域合作,联手打造珠江中上游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点抓好贺江、桂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提高环境监管和应急水平,确保“满江清水向东流”。

  努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积极抓好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开展重点节能改造、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按期淘汰“黄标车”,减少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全面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管。按照“退城入园”的要求,对不符合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企业,加快组织实施搬迁、整改工作。

  狠抓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记者:民生事业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经济社会越发展,民生工作就越深入,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就越高。在改善民生方面,贺州市有何新的举措?

  李宏庆:搞改革、谋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一起努力把“福”字写得更大、更好。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加快推进金保工程“五险合一”信息系统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以城乡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构建以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以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险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转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八大重点工程,完成新建13所学前教育、7所义务教育学校的任务,抓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任务。发挥贺州职业学院辐射作用,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将贺州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抓好贺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市职教中心教师公寓楼、贺州高中教师公寓楼、平桂高中迁建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卫计文体事业。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基层医疗、重大疾病防治等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确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抓好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诚信计生,加大奖励扶助、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力度,提高卫生计生治理能力。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市文化中心、文化“三馆”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备战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提前做好2016年广西第八届农运会承办工作。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深入实施贺州市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攻坚“三年帮扶行动”,争设南岭山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完成“十二五”规划17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年内实现减贫人口6.3万人,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以上。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公安“八区”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加快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对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环境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督促检查和应急处置。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

  实施年度重点民生项目。按照“突出重点,量化直观”的原则,抓好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户住房保险工程、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新建幼儿园项目、绿化示范村屯项目等六方面重点民生项目,确保建成一个、满意一个、惠及一片。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