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发布时间:2015-02-14 02:29:4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周瑾张亮赵邦宏
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具有特殊的时代属性和培育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粮食主产区推进粮食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安徽省作为重点粮区,充分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突出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培训观念超前,环节紧密
安徽省农广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以来,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步形成了学历教育为基础,观念培训为先导,科技培训为核心的综合性配套教育培训体系,即:学历教育与农业培训相配套,确保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观念培训与产业培训相配套,同时按照产业链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将以往的专业培训向产业培训转化,主抓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环节;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配套,同步开展场地实践、实地考察等项目,将“双师培训”内容落到实处。
二、认定程序规范严谨,标准实用科学
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手段,是设立现代农民职业化条件与标准,保障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人力资源平台的重要途径。安徽省界首、南陵两地区从基本要求、生产规模、产出效益及收入水平、示范带动能力四大方面制定科学、实用的认定标准,配套制定规范、严谨的认定程序,组建评审专家组,对个人申报并初步通过乡镇政府审查、公示的对象人员材料进行审核阅卷,并前往实地进行查核,给出专家组意见,报由农委领导组建的评审委员会进行二次审阅,根据票选制度将得票率60%以上人员纳入培育对象范围,经分管市长听取汇报并认可结果后,在政府网、农委网、培育对象所在乡镇对候选人进行7天公示,无异议后确认最终认定对象群体,由市政府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三、积极扶持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
受我国农业传统和农村地区条件的影响,大学生农业领域就业存在“下不去、待不住、流不动”的长期现实问题。安徽省对此展开积极探索实践,通过产业园区及粮食主功能区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等手段,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构建良好产业平台;通过现实培养和积极引进两条道路,一方面为骨干农民提供免费大中专教育,另一方面在优先认定、政策补贴、土地流转、金融贷款等方面建设大学生农业创业扶持政策环境,吸引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构建提升农业主体结构与层次,真正为高水平人才创立“发展环境好,政策实惠多,进入门槛低”的现代农业事业环境。
四、充分发挥农广校的核心主导作用
农广校作为政府主管的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国家办学的公共属性,是农业科技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和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主体。安徽省发挥省级、市县级农广校的核心主导作用,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思路、载体、模式,积极开展职专教育与农民培训并行配套工作,与农业大学合作办学,整合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绿色”证书项目等培训资源,科学设置课程内容,配套产业化教学模式,为适应粮食主产区人才需求做好培养基础。同时,各级农广校定期举办交流会与汇报会,总结经验,共谋发展。
五、部门合力,人员齐心,共同推进培育工作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宣传不到位、领导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农民培育农委抓,政府层面难重视“的突出问题。对此,安徽省确立“政府主导,农委主办,农广校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原则,政府牵头,各部门统一观念,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上升至战略高度合力推动。同时,创立联结要点,将职业农民培育与经营主体培育相挂钩,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各方人员工作内容与切实利益的衔接,调动农委、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财政局、种子公司等各部门、各方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与宏观环境,全力推进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